2017年一季度以來,PE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熱情漸漲,今年一季度,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愛基,凈值,資訊)行業PE投資案例數79起,名列行業分布第三。知名PE——國投創新近期領投了3家生物醫藥企業,且投資全為億元級別。達晨創投投資總監李江峰認為,醫療改革步伐加快、程度加深、政策明朗化加快了生物醫藥領域投資的決策,其他行業估值泡沫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金向生物醫藥領域的流動。
PE重倉生物醫藥企業
清科研究中心4月20日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PE市場報告”顯示,一季度共發生792起私募股權投資案例,同比下降11.6%,其中披露金額的711起投資事件共使企業獲得融資約1764.10億元,同比上漲29.2%。其中,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行業投資案例數79起,名列行業分布第三,投資金額為75.98億元,平均每起案例投資金額為0.96億元。
4月18日,疫苗研發企業康希諾宣布,公司近期完成了4.5億元的C輪融資,領投方為國投創新旗下的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禮來亞洲基金、啟明創投、達晨創投等投資人跟投。
國投創新近期已重金入局多家生物醫藥企業,今年3月,國投創新領投了核酸藥物創新型研發企業瑞博生物2.7億元的B輪融資。去年11月和12月期間,國投創新先后領投了信達生物2.6億美元D輪和亞盛醫藥5億元B輪融資。
李江峰認為,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相對比較穩健,醫療改革步伐加快、程度加深、政策明朗化加快了生物醫藥領域投資的決策,其他行業估值泡沫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金向生物醫藥領域的流動。
清科2017醫藥行業投資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進行醫藥行業投資的機構數量增加迅速,集中投資醫藥行業有九鼎投資(行情35.40 -0.81%,買入)、高特佳、元禾控股等一系列機構。2016年進行醫藥投資的機構數量226家,是2010年參與醫藥投資機構數量的2倍多。
IPO退出回報豐厚
根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顯示,2010—2016年期間,中國醫藥(行情24.19 -0.33%,買入)企業共發生129筆IPO退出,其中2016年退出案例數最多,達50筆。在此期間,中國醫藥企業IPO平均賬面回報倍數是6.23倍。由于2010年創業板開閘,大量醫藥企業登陸創業板,該年投資回報倍數也最高,達到20.60倍。
據清科數據顯示(不完全統計),2017年第一季度,九鼎投資的PE企業中有六家企業成功上市,其中包括兩家醫藥企業,1月11日,榮泰健康(行情123.41 -2.68%,買入)登陸上交所,賬面回報倍數(20交易日)高達18.77倍,位列九鼎投資一季度六家上市企業平均賬面回報倍數之首,平均投資年限為5.37年;3月15日,誠意藥業(行情41.03 +0.29%,買入)成功上市,賬面回報倍數為13.26倍,平均投資年限為4.21年,在六家企業中平均投資年限最短。
“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由于存在報批門檻和相對較長的開發時間,大多數項目短期回報應該沒有其他行業那樣快,很多新藥研發項目的投資都是要十年為計。但從長期來看,醫療健康項目的投資盡管周期較長,但回報很高,算下來年化收益在行業對比中占優勢?!崩罱灞硎?。
分析人士指出,對PE機構而言,處于擴張期和成熟期的醫藥企業更受青睞。創業邦數據顯示,2016年11月至今,國投創新投資行業集中分布在醫療健康領域,泛B輪占比75%,D輪至pre-IPO占比25%,同樣投資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禮來亞洲基金,泛A輪占比66.67%,泛B輪占比22.22%,泛C輪占比11.11%。
對此,李江峰認為,PE基金本身的定位就是投資偏后期的項目,尤其是pre-IPO項目,中間存在一定的一二級市場的套利機會;同時,較成熟的項目也存在內生發展和外延式并購帶來的企業價值提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