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成立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中的一員,從最初的1.5億元規模到現在的百億級體量,星石投資的發展歷程頗具代表性。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星石十年來在A股市場耕耘一個策略――50多只股票多頭策略基金采用同一投資策略進行投資。做好投資,就要埋頭把投資能力打磨到極致。
中國證券報:星石投資十年間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有哪些?
楊玲:站在十周年的時間點上,總結反思確實有意義。我們認為,選擇不做什么,比選擇做什么更重要。私募業務的本源是投資,所以一切都要保證本源做得好。因此在業務布局上,星石很謹慎。
自2007年成立以來,星石就始終專注于A股。截至2016年底,星石投資規模近200億元,全部是投資于A股的股票多頭策略。但其實這中間也經歷了很多糾結的決定,因為十年很長,期間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出現過多個風口,如新三板、定增、港股等,在一些和A股投資一脈相承的風口,星石也曾考慮過布局,公司合伙人之間也有過爭執,但是最終仍選擇專注A股。
究其原因,我們始終認為,私募的聲譽是很脆弱和金貴的,我們沒有“拼爹”的資源,也沒有完整的產品線可以在風水輪流轉的資本市場隨時沖上“一線”,一旦有一次損害了客戶利益,往往要過四五年才能再重建市場號召力。所以在面臨新機會時,我們會延緩決策,反復確認如果自身開展新業務會不會在長期使客戶利益受損,如果會,即使當下有利可圖,我們往往選擇放棄。
星石十年來只干了一個事,即在A股市場耕耘一個策略――50多只股票多頭策略基金采用同一投資策略進行投資。做好投資,就要埋頭把投資能力打磨到極致。為此,我們主要做了幾方面的努力。
一是打造優秀且穩定的團隊。董事長江暉創業之初的夢想就是匯集一批志趣相投的精英、不受干擾地做投資。星石目前已搭建一個穩定的投研團隊,截至2017年3月底,投研人員達到近50人,12名基金經理有11名是自主培養的,以便于保持團隊穩定和投資文化的一致性,最后實現穩健業績。為了留住人才,公司將利潤的很大一部分作為獎金池,并且定期挑選優秀骨干,提供股權獎勵。十年來,團隊平均每年流失不到1人。
二是以近乎鉆牛角尖的態度改進投資方法。2008年因為在熊市中獲得正收益,星石一戰成名,但2009-2012年雖然控制住了風險但收益表現平平。2012年以后,星石暫時擱置規模擴充,一直在改進方法,過去星石不能容忍中間任何的向下波動,所以把控制風險放在了第一位。現在,星石提出了“中長期投資回報”:可以容忍中短期的回撤,來換取長期較高的收益,引導投資者關注中長期投資機會。正是憑借著穩定的投研團隊及對同一策略的執著,星石才一步步從一個1.5億元規模的公司發展到今天的上百億元。
中國證券報:考慮到私募行業自身以及監管趨勢的發展,星石在合規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楊玲:私募做風控,是要真正控制好風險的同時保證基金經理的激情。主要措施有兩方面。第一是建立完善的風控體系。星石的風控部門研究了法律框架體系,發現不管是私募還是公募,從嚴監管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在《員工準則》中制定了明確細致的監督制度,賞罰分明。此外,星石還較早建立了合規風控委員會,風控委員會主要成員是各部門的負責人,并有專職的投資風控負責人,由大家共同探討如何建立風控框架,并形成統一認知。
第二是制定嚴格的員工行為管理準則。星石建立了詳細的股票申報和備案制度,還有一些關鍵崗位的談話機制,尤其是后者的作用非常關鍵,保證了投資人員和風控人員各司其職,將各種的專業職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相互輔助與監督。
責任編輯:Robot RF1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