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史上最大IPO來了!孫正義的戰略轉型更進一步
年過花甲的孫正義沒有停下腳步。
據路透社報道,11月11日,日本監管機構和東京證券交易所批準了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移動電信業務分拆上市。
被孫正義執掌了三十多年的軟銀集團正迎來重大轉型與變革。
據悉,軟銀集團的日本電信業務實體為“軟銀公司”(SoftBank Corp),將于12月19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將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軟銀集團將通過此次子公司上市融資2.4萬億日元(約合211億美元),成為日本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有分析指出,業務分拆后,軟銀集團將轉型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資巨頭。通過上市募資,軟銀集團將握有更多資金為千億美元的“愿景基金”補血,從而進一步在全球科技行業施展宏圖。
1、分拆移動業務
軟銀集團旗下的移動電信業務是該集團最重要的現金牛之一,公司在日本一半以上的營收都來自它,它也一度支撐了軟銀的股價。
根據已提交的監管文件,軟銀公司將在首次公開發行中發售16億股股份,初步定價為每股1500日元,上市后市值將達到7.81萬億日元。12月10日,將會公布最終的股票發行價。
在公開發行的股份中,89%將被出售給散戶投資者,并將給予盡可能高的股息率。而其余的11%股份將出售給海外投資者,因此軟銀選擇了野村控股、高盛集團、德意志銀行、瑞穗金融、摩根大通證券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公司作為聯席全球協調人,共同負責上市事項。
據悉,軟銀集團目前擁有其移動電信部門的全部股權,IPO后將保留66.5%的股份。
孫正義創辦的軟銀集團早期曾從事軟件銷售等業務,2006年,軟銀集團斥資150億美元收購了沃達豐日本公司,第一次進入移動通信行業。在日本電信市場的成功,使孫正義獲取了不菲利潤。隨著日本市場飽和,孫正義開始瞄準美國電信市場,他斥資數百億美元收購美國運營商Sprint,希望在美國市場構建影響力。然而,軟銀集團在美國遭受了重大失敗,被迫變賣退出。
今年1月,日媒曾報道孫正義希望讓軟銀旗下移動電信部門獨立上市。上市融資主要目的是將融到的大筆流動資金用于向新的成長領域進行投資,同時,也希望借此機會使投資者更加關注軟銀集團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布局。
8月,日本政府和官員對電信公司的暴利提出批評,要求進行降價。政府和輿論的壓力迫使日本電信行業做出妥協。11月初,日本最大的電信公司NTT DoCoMo 宣布,將把資費降低四成,隨后第二大電信運營商KDDI 公司也表示將考慮具體的降價措施。
日本兩大電信巨頭掌控了日本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機用戶,軟銀公司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因此也必須在價格上回應對手。分拆上市的軟銀公司未來或將面臨大幅降價對利潤的影響。
2、孫正義的戰略轉型
盡管移動電信業務將面臨諸多困境,但分拆上市是孫正義一直以來的想法,也是軟銀集團戰略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孫正義始終認為,科技行業正處于另一個劇變和變革時期,那些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進行重大投資的人,將獲得最大回報。
從互聯網泡沫時期,投資雅虎,入股阿里巴巴,到后來投資英國半導體公司ARM、優步,孫正義每一次都精準地站上了科技浪潮的風口。
2016年10月,軟銀宣布計劃成立千億美元的“軟銀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目標是未來10年內創立全球最大科技投資機構之一。2017年5月,軟銀與沙特聯手完成了第一期930億美元基金的募集,使軟銀愿景基金成為史上最大股權投資基金,從基金體量上相當于4個銀湖資本和15個紅杉資本。
愿景基金的投資更關注將來成長迅速的初創企業,幾乎覆蓋了共享、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癌癥檢測和基因診斷、人工智能機器人、室內種植、物聯網等各個最熱門的前沿科技領域。
孫正義談到投資計劃時稱“將打造在各個領域里擁有強大經營模式和技術的企業群”。
此次業務分拆后,軟銀將完全剝離傳統實體業務,成為一家純粹的科技投資和控股企業,類似于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今年6月,孫正義曾表示,即使沒有國內電信業務,考慮到軟銀在阿里巴巴、英國半導體公司ARM,Sprint和雅虎日本的投資價值,再加上軟銀愿景基金的布局,軟銀集團的股價應該超過14000日元,比當時價格高出近40%,目前軟銀股價為8941日元。
有分析指出,未來希望穩定投資回報的投資人可以購買軟銀公司股票,而期待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人,則可以買入軟銀集團的股票,此舉有望解決軟銀集團股價長期低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