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收益特點一致:牛市賺錢,非牛市領先!
進一步,從收益特點的角度,我們嘗試尋找答案。
下圖是華夏回報混合A從2003年成立以來的業績統計表,從這份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下三個特點。
華夏回報混合A資料圖
特點一,除了2008年外,其他年度都沒有進入排進同類基金的前十名,不是一只年度的明星基金。當然,也沒有排名倒數的年份,換言之,當年業績再不好也不是墊底的。
特點二,在熊市或者震蕩市的時候,業績表現更加突出。比如2005年(是同類平均的2倍)、2008年(排名第5),2011年、2012年(是同類平均的2倍)、2013年、2016年和2017年至今。
特點三,牛市的時候,雖然也賺錢了,但排名比較一般。比如2006年和2007年,以及2014年和2015年的兩輪超級大牛市,比如2009年的反彈小牛市。
總體來說,華夏回報雖然換了很多基金經理,但其業績特點卻一脈相承,這個特點用一句話描述,華夏回報混合A是一只在牛市中賺錢,但在熊市或者震蕩市中,排名大幅領先的基金。
不同的人,最終的業績特點卻一致,是不是很驚訝?
3、投資風格一脈相承:持股分散、換手率低、偏好白馬股。。。
是因為巧合嗎?還是因為背后的投資風格一致帶來的?而分析投資風格,我們主要衡量持股集中度、換手率,持股偏好這三個指標。
先看持股集中度,前十大重倉股的集中度,華夏回報混合A基本上在40%以下,大部分維持在30%左右,換言之,歷經牛市和熊市的華夏回報,其持股集中度一直都是相對分散的。
華夏回報混合A資料圖
更準確的數據是,華夏回報成立以來發布的56份季報中,前十大重倉股超過40%的季報僅有7個,超過40%集中度的季報中,集中度最高的季度也不到50%,遠遠低于如今動輒70%、80%以上的持股集中度。
持倉的分散,背后反應的是,對基金凈值穩健的追求,對風險的控制,盡量規避基金凈值的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