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分這6000億呢?核電設備、基礎建設和輔助設備占比分別為50%、40%和10%,對應的空間規模是3000億,2400億和600億。再細看核電設備,主要分為核島、常規島,以及輔助設備系統,占比分別52%、28%和20%。根據世界核能協會的數據,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160座左右,約合200GW的新增裝機,按照14元/W的比例計算,投資規模大約2.8萬億。
東方園林,早年就是做市政園林業務,9成業務都是自己先墊款,然后再才收款。后來,公司搞PPP,轉型做生態環保,水環境綜合治理、工業危廢處置。財務報表上的業績蹭蹭蹭的漲,但是就是收不回來錢,債務瀕臨違約,員工發不出工資,最后控股權易主,被有實力的公司接盤。
核電項目也一樣,一般提前3年開始準備,整個周期搞下來,需要七八年。已經有這么多前車之鑒了,核電這種大項目,核電產業鏈上的這種公司,也會重蹈覆轍嗎?我國唯二有核電運營牌照的核電站,中廣核電力和中國核電,他們的營收和凈利潤,逐年遞增。所以,核電產業鏈上的公司,不會重蹈環保行業覆轍。
最后,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在業績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公司估值會極大影響股價,交易時機就顯得特別重要。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