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部分投資者認為老梁的這種說法就是以偏概全,或者就是錯誤的認識,對金融缺乏基本的了解。真正讓人虧大錢的不是信托、理財和P2P,而是假信托、假理財和假P2P。雖然披著信托、理財和P2P的外衣,但資料弄虛做假,資金不按約定使用,完全就是詐騙,和信托、理財以及P2P根本不是一回事。
金融這些年趕上了好時候,會有一些風險事件的發生,但不能直接全盤否定。
富人喜歡信托,沒有死于信托:2016年,信托資產規模跨入“20萬億元”時代,出現了幾單風險事件?信托一般100萬起,國內還是在剛性兌付的發展階段。富人更喜歡信托,而且更相信信托——信托的優勢是安全隔離,其他的金融產品還沒有這個優勢。
中產死于理財?理財的范圍廣了,若是單純的講銀行理財,那也是基本上剛性兌付的。
屌絲死于P2P——P2P這么高風險的東西,誰來玩都扛不住平臺跑路的啊。
因為E租寶事件而怪罪P2P是找錯了對象。你可以不投資P2P,但如果不意識到自己其實吃的是詐騙的虧,詐騙者又會換一個外衣來騙你一次。比如,有的騙子又通過虛擬貨幣來騙錢了。聽你老梁的話沒買信托、沒買理財、沒買P2P又有什么用呢,還不是照樣會被虛擬貨幣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