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只新基金成立僅僅8天時間就狂賺35.8%,今年最牛主動權益基金8個多月賺的,這只新基金一周就快趕上了。
新基金暴漲背后有何隱情?投資是由股票上漲帶來的嗎?35.8%的收益率究竟是如何達成的?基金君就為你研究研究背后有何隱情。
8天何以暴漲35.8%
公開信息顯示,這只新基金成立于8月29日,首募規模為2.08億元,有效認購戶數為262戶。該基金8月31日、9月4日、9月5日等多日凈值異常,分別大漲13.53%、6.61%和8.12%,均創下當日基金漲幅之最,9月6日的單位凈值繼續大漲3.77%。
截至9月6日,該基金成立以來凈值累計漲幅已達35.8,僅僅成立了8天,經歷了短短6個交易日。該基金管理公司客服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多日凈值異常波動的確是因為遭到了大額贖回,贖回費計入基金所致。”
該基金管理公司客服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多日凈值異常波動的確是因為遭到了大額贖回,贖回費計入基金所致。”
據該基金招募說明書顯示,對于持續持有基金份額少于30日的投資人收取的贖回費,將全額計入基金財產。其中基金持有期限小于7天的,贖回費率為1.50%。
公告顯示,該基金于2017年5月26日開始募集,原本募集截止日為7月25日。7月22日,該基金管理人發布公告稱將其募集期延長至8月25日。但沒想到,基金成立后,機構或其他大資金就紛紛離去。
公告還顯示,該基金公司的從業人員也認購了部分該產品,認購基金的份額為6324.63份,占基金總份額比例為0.003%。
看到近期基金凈值連續多日大漲,不知道這些員工作何感想,有沒有后悔當初沒把全部身家都押上去呢。
部分委外資金撤離“空殼基金”受關注
事實上,上述情況并非個案。今年上半年,或由于收益不達標、貨幣基金的替代效應等,部分委外資金撤出跡象明顯,雖然多家基金公司已經大幅提高基金凈值計算精確度,減少大額贖回對持有人利益帶來的影響,但可以看到,基金凈值異常事件仍時有發生。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幫忙資金”閃退,抑或是大資金因為各種原因離去,這些均導致諸多產品相繼淪為“迷你基金”或“空殼基金”,后期運營困難。
滬上某公募人士表示,對大公司而言,后期可以通過做高業績、再尋找新資金進入等方式持續運營相關產品,或者干脆為了省事,直接選擇清盤。但對于小型基金公司而言,類似情況則不那么容易處理。“繼續運作一則會使管理費收入入不敷出,二來也占用投研和運作資源,但即便如此,因為殼資源的關系,一些小公司仍會繼續苦撐。”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二季末,資產凈值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數量達243只,而從這些基金的成立時間看,有140只為近兩年內成立,其中2016年、2017年以來成立的數量分別為78只、39只。從持有人結構看,這些基金大多單一機構占比較高,且較大一部分在成立之后遭遇大額贖回,從而導致規模大幅下降,淪落為迷你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