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半年的開局之月,7月份A股終于迎來了“翻身”行情,保險、銀行等大金融板塊持續發力,周期股在中報行情下強勢上漲,可轉債發行規模倍增,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互聯網中概股也繼續延續強勁勢頭。
與之對應,7月份各主要類型基金均實現正收益,平均收益率有所提升。7月,股票型基金整體上漲1.90%,債券型基金上漲0.57%,QDII基金平均漲幅最大,單月上漲3.78%,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4.16%。
7月股債基金齊漲
三季度,市場總體行情回暖。具體來看,7月A股市場走勢分化明顯,大盤藍籌股依然受資金追捧,周期股全線爆發,帶動主板震蕩上漲,而創業板則由于樂視事件持續發酵、權重股二季度整體業績下滑等原因而大幅下跌。
股票型基金7月份平均上漲1.90%。7月周期股集體爆發,重倉有色金屬、煤炭、鋼鐵等周期行業的基金表現出色,如創金合信資源主題、前海開源周期優選、華寶興業資源優選、易方達資源行業等主動管理型股基業績居前。跟蹤三大周期股板塊的指數產品也表現較好,信誠中證800有色、國泰國證有色金屬行業、民生中證內地資源主題指數、博時上證自然資源ETF7月份收益均超過20%。
進入7月,債券市場監管趨于緩和,市場情緒有所改善,債市窄幅震蕩。可轉債強勢延續,部分正股表現較好的可轉債漲幅巨大,加之可轉債整體估值偏低,受到資金的持續關注,中證轉債指數全月上漲5.67%。
債券型基金7月平均上漲0.57%。得益于股票市場良好表現,權益資產配置比例相對較高的債基表現好于純債債基,可轉債基金以3.72%的平均漲幅居首,前海開源可轉債、融通可轉債、富國可轉債7月分別斬獲6.21%、6.03%、5.34%、4.61%的收益。
興全基金黃鼎鈞表示,由于可轉債內嵌期權,蘊藏著比股票和債券更多元的投資機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1日,2017年公告的轉債預案中,獲得證監會批準的規模達217.23億元,通過股東大會的高達1731億元,對于目前存量只有668.38億元的轉債市場非常有利。
QDII基金收益有所分化,7月股混型QDII整體上漲 3.78%,而債券型QDII整體上漲0.44%,投資美股、港股中海外互聯網等行業的QDII表現較好,易方達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嘉實全球互聯網7月分別上漲13.23%、11.24%、10.16%。
相比之下,醫藥、通信、傳媒、公用事業相關主題基金表現一般。
機構認為8月熱點將繼續延續
海通證券認為,當前仍處于震蕩市中的多頭格局,投資者可以跟隨市場趨勢,關注消費、金融、優質成長,以及政策驅動下的國企改革等主題的機會。上證50可能進入頭部形態,需要警惕其回調風險。同時,在市場兌現了價值股的集中賺錢效應后,資金也有望流入前期跌幅較高、高增長、低估值的成長股中,目前創業板估值回歸會使得成長風格更具吸引力。
國金證券則認為,目前來看市場尚不具備風格切換的條件,在估值水平仍偏高、業績增速大幅下滑、監管高壓等背景下,創業板難有整體性投資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基金抱團風險逐漸上升以及市場熱點的擴散,需結合基金規模以及持股集中度等因素進行產品的篩選,盡量規避高持股集中度、規模過大的產品,選擇投資相對分散或者具備規模靈活優勢的基金。
近期美股屢創新高,QDII投資方面,國金證券在研報中表示,目前美國經濟增長勢頭不減,短期內并無任何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的風險。不過,鑒于特朗普刺激政策出臺的不確定性、美股估值過高隱憂帶來的影響,不適于持倉美股過于集中,建議8月份投資者在美股、港股、互聯網主題等不同領域適度均衡投資,以達到攻守兼備的效果。此外,投資美國REITs的QDII具備一定的固定收益屬性,可作為低風險資產提供抗跌收入與穩健成長。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港股估值優勢仍在,又受益于外圍全球經濟復蘇和中國內地資金的注入,整體上依舊具備上升動能。建議投資者重點選擇被動跟蹤恒指的基金,原因在于被動指數型基金可有效規避人為決策錯誤帶來的風險,且具備費用低廉的優勢。而積極型投資者則可考慮搭配主動投資港股的品種,從而在海外資本市場分享中國企業盈利增長的紅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