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限資金和長期限投資的緊張關系,歷來是金融市場的熱門話題。對于業內普遍的五年期PE基金,退出延后作為常態的背后,是多重因素變化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
“目前的進展,我還是覺得慢了一些,畢竟這只基金只有五年期。”在6月底興證資本基金年會上,賽富資本和興證資本合作基金的一名投資人代表向21媒體記者表示。
上述雙方合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名稱為平潭興證賽富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平潭興證賽富一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興證賽富基金”),成立于2016年4年,期限為4+1(年),即四年投資期,一年退出期,主要投向Pre-IPO或以并購為主要退出途徑的成熟期項目。
興證賽富基金總規模11.47億元,據介紹,截至目前,基金已經對外投資4家公司,總投資金額超4億元,項目入股比例均不超過10%,加上已過會的投資項目,已投資金額占總募資超50%。
興證賽富基金成立至今約14個月,投資了約一半募集資金,4個在投項目中有3個預計在今年申報IPO。投資人“嫌慢”的同時,多名受訪的PE管理人向21媒體記者表示,這樣的進度已經“很不錯”。
一組可以參照的數據是,2016年前11個月,股權投資市場募集資金規模為1.15萬億元,完成投資6683億元,全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總額也不到總募集金額的60%。
“五年結束一支私募股權基金壓力其實是很大的。我們的PE基金一般采用3+2,或者5+2這樣的期限,之前成立的基金因為IPO暫停還都延期了,一般合同約定延期也會有兩年。一般我們入股要一年后項目才能申報IPO,否則在合規上可能也會有一些問題。”一名九鼎投資人士表示。
但從基金投資人的角度,上述投資人考慮的是,到目前基金投資了一半規模,考慮到投資項目要實現IPO至少還要兩三年,加上鎖定期,要實現5年后的退出,可能存在壓力。“投的項目目前看確實是不錯,就是怕慢了。如果等資金都募集了再去找項目肯定太慢。”不過該投資人透露,興證賽富的這只基金的實際投資和路演時的儲備項目差別不算太大。
對于基金管理人而言,管理壓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相關政策給投資帶來的不確定性;二是投資決策委員會對項目風險的判斷。
對于興證賽富基金來說,過去一年面臨的主要重大政策和環境變化有兩個,包括中概股回歸遇冷和戰略新興板落空。
目前基金在投中的一個項目,也是募集路演時向投資人重點推薦的項目,原本計劃在戰略新興板上市,但由于戰略新興板的擱置,該項目的上市計劃被大大延后,目前還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
但就證監會出臺的減持新規,對該只基金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基金持有項目的比例較小,多在5%以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