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算所6月5日稱,2014年第二期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14中城建PPN002)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當天,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城建”)公告稱,“14中城建PPN002”應于2017年6月12日兌付本息,由于目前資金鏈緊張,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數據顯示,除14中城建PPN002外,今年已有20起債券違約事件發生,涉及債券余額達157.7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債券違約已成為一種常態,并且會越來越頻繁。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今年來已發生20起債券違約,合計涉及債券余額達到157.7億元。僅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涉及5次,而在今年來出現違約的發行主體中,除華盛江泉集團有限公司是首次違約外,其他數家發債主體往年都曾出現過違約先例。
天風證券研究認為,該類發行人在某一時間點,有多只未清償的債券,當其中某只債券的利息或本金發生兌付危機后,無論最終能否成功兌付,該主體后續到期債券的違約風險都會顯著攀升。
滬上一定開債基金經理表示,信用債短期仍存在較大風險,二季度有不少債券都取消發行,“民營企業的發行人一般都是靠短端不斷發債來維持自己的資金面,如果沒能得到或延遲得到有效的低成本融資,公司的財務狀況就會惡化,即使央行三季度大規模放水,也會先由大銀行到小銀行再到民營企業,周期較長,這會導致各種違約情況出現。”
在他看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易升難降,是導致違約常態化的根本原因。這也導致不少基金經理對于債券期限的選擇越來越往短端靠攏。
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透露,目前整體市場資金面依舊緊張,特別是將同業存單利率不斷拔高的中小銀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有資金流入到非銀機構中,依靠高負債維持運轉的非銀機構短期不會有太大的轉機。“除非銀行的同業存單收益大幅下降,債券市場才會復蘇,目前市場整體偏謹慎。”
在基金經理看來,債券違約的情況依然未能得到緩解,在債券上的布局可能更要以短期限標的為主。滬上一基金經理直言,利率債及高評級信用債5月下旬開始走勢平穩,但在總體流動性偏緊的環境下收益率曲線趨向平坦,信用評級較差的債券走勢較弱,“策略上還是更為關注短端產品及利率債中期的機會。”
上述定開債基金經理也表示,如果債券市場復蘇,率先反彈的必定會是利率債,信用債仍有很多積累的風險需要釋放,“但短期信用債的收益率確實很高,出現一定的配置價值,但目前仍看不到交易價值。”
此外,該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對于信用債更應該注重標的的性價比,而非單單收益率,“個券帶來的票息收益率只能錦上添花,不能決定整個基金的收益走勢,從大方向上來看,依然未到大規模配置債券的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