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天。去年震蕩市中表現堅挺而備受推崇的量化基金,今年卻因凈值大幅回撤遭受一片質疑之聲。是什么原因讓量化基金“偃旗息鼓”,是否其投資方法已經力不從心?要回答這些問題,不妨先了解下,近年來在國內風生水起的量化基金,究竟是何方神圣?
所謂量化基金,就是以量化投資的方法來管理投資組合。量化投資在海外的發展已有30多年歷史,自中國推出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之后開始在國內壯大。
簡單來說,量化投資就是借助現代科學、數學方法,從海量歷史數據中尋找能夠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策略,并紀律嚴明地按照這些策略所構建的數量化模型來進行投資,力求相對穩定的、可持續的超額回報。量化投資屬主動投資范疇,本質是定性投資的數量化實踐,理論基礎均為市場的非有效性或弱有效性。
人腦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而計算機能夠快速覆蓋全市場的股票。同時,量化投資嚴格執行紀律,投資決策過程避免了主觀臆斷和情緒影響,而且能夠發現復雜的數據規律,快速高效地抓住交易機會。
隨著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技術革命風潮下誕生的量化投資,具有紀律性、系統性、及時性、準確性、分散化等多個顯著優勢,是較為先進的投資手段。
A股市場的特點是,機構投資者占比較低而散戶占比較高,對沖工具相對缺乏,因此價格發現機制不健全,牛短熊長,市場波動較為劇烈。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量化投資克服非理性因素、平滑風險的作用就更加凸顯。
對于量化基金近期“啞火”,業內人士認為,原因在于今年以來股市呈現“二八”行情,大盤股高奏凱歌,而小盤股一地雞毛,量化基金的選股因子偏重挖掘成長股,未能在“大象起舞”行情中充分受益。
其實,基金產品的優劣不應以短期業績衡量,若將時間拉長,不少量化基金已為投資者帶來了相對不錯的回報。在市場震蕩的2015年,納入統計的41只主動型量化基金有38只正收益,2016年大幅調整下,納入統計的65只主動型量化基金仍有一半獲得正收益,其中,長信量化先鋒A類、泰達宏利逆向策略收益率均超10%。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5日,長信量化先鋒混合A類,近三年回報率為155.80%,居同類438只基金第3名。
單一產品很容易受市場影響產生業績波動,通過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才是明智之舉。量化基金不適合當前市場行情,并不意味著這類產品就沒有配置價值。市場變幻莫測、此消彼長,待風格轉換之時,量化基金的業績必將呈現別樣風景。
目前,小盤股已經歷一輪回調,正是長期投資的較好潛伏時點。如果不能判斷最佳買入時機,在此時定投量化基金不失為明智之舉。歷久彌新,相信在經受市場風雨的洗禮之后,量化基金的價值將重新被認識和發現,投資策略也將逐漸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