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長線投資,可有幾個投資者真正做到了長線投資,又有幾個投資者真正嘗到了長線投資的甜頭?
我們拿大家都很熟悉的滬深指數為例。把分紅的因素算上,滬深300指數應該是3960點,按照時間來算,復利12%,遠遠跑贏大盤,且遠超過同期任何一種儲蓄工具。最近五年來,上證50指數的股息率維持在3%上下,滬深300指數維持在2%上下,中證500比較低,也接近1%。如果投資者是持有這些股票的,那么,這個分紅水平,是不是遠遠超過幾乎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
單看絕對的分紅水平,當然不足。但是,不要忘記你持有的是股票。假設不是為了做短線差價,而是為了長期持有,股價的漲跌波動根本無足輕重。與此同時,如果是做長線的,那么,分紅之后,手里的股票其實等于一個長期的看漲期權。
用一組數字更能清晰的詮釋觀點:假設,一個長線投資者買進滬深300和中證500合計800只股票,每年的分紅率穩定在2%左右,同時,這些股票的年化增長率預計12%左右,則其累計回報率將達到14%。不要小看這個收益率,按照復利計算,50年后,1萬元將變成700萬元。如果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之后(22歲)開始買進一籃子股票,假設投入10萬元,那么,當他72歲的時候,手里的資金將是7000萬元。如果是投入100萬元呢,就會變成7億元。
大家經常要考慮買保險,其實,哪有那么復雜的保險值得去買。與其買保險,還不如每個月定投指數基金。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三個指數基金各買一些,然后長期持有。就長期而言,將遠勝任何一家公募基金和保險資金。
這就是長線投資的秘訣,只可惜,國內的投資者根本不成熟,太多的人熱衷于做短線,太多的人想一夜暴富結果反而不斷虧損。看看過去一年表現好的股票,看看最近被熱捧的消費類股,從茅臺到格力、美的、海康威視、蘇泊爾、老板電器、五糧液,凡是散戶最近在熱烈追捧買進的,就一定有一家QFII潛伏已久,且一定有滬港通或深港通的資金在買進。
不做長線投資的弊端有哪些?
首先,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投資者的機會成本。短線投資需要用大量時間去盯盤,浪費時間;短線投資需要經歷那些上漲時的“貪婪”和下跌時的“恐懼”,浪費精力;資本市場“七虧兩平一賺”的規律永遠不會被打破,很多投資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卻賺不到錢你甚至虧損,如果這些大好時光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賺錢機會一定比炒股多,此謂浪費機會成本。
其次,不做長線投資,會增加交易的頻率。假設一位短線投資者,每個月交易10次,那么傭金和印花稅就是交易額的5%,一年就是60%,不算不知道,一算一定讓你嚇一跳!別看每次只有千分之幾,十次可就是百分之幾,全年百分之幾十的收益,去哪兒賺?
第三,投資者頻繁的短線交易,會導致股票市場長期不穩定。這也是中國A股長期“猴性十足”的根本原因。按照散戶與機構投資者的比例,中國式8:2,而美國是2:8,這一正一反,足夠說明兩國市場的穩定性。而A股的不穩定性,又促使機構投資者增加短線交易的頻率,因為利潤第一,這樣一來長線資金會越來越少。
因此,長線投資的秘訣是啥?就是找到好的標的長期持有。監管層已經挑選出了幾百只好的股票,放在一起供大家使用,還需要自己選擇標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