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市公司高送轉只是一個數字游戲,其實質是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調整,對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盈利能力并沒有實質影響,但是每年的年報季,都成為圍獵高送轉股票的一場盛宴。對于A股市場來說,高送轉就像一個“點石成金”的魔法,平均來說能將公司的市值提高一倍以上。無怪乎散戶們趨之若鶩地瘋狂追逐高送轉公司的股票。而高送轉對于上市公司的運營和現金流不產生影響,又能人為創造資本投資利好,所以深受上市公司的青睞。也正因為如此,高送轉也成為某些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套現的“絕好”途徑。
高送轉送轉比例越來越高,以至于到了不得不管的程度。據Wind數據,截至4月27日,約有358家上市公司推出包含送轉股本的利潤分配方案,這一數字與2015年進行送轉股本的400家上市公司相當。然而也有一些新變化,那就是類似“10轉30”方案紛紛消亡;重要股東主動放棄或縮減減持計劃。與此同時,高分紅公司重新贏得了投資者的青睞。
上交所和深交所對于高送轉的監管更加嚴格。深交所要求高送轉方案要與公司成長性相匹配,需披露收入及凈利潤增長率等經營增長情況;上市公司預披露高送轉方案時需披露業績報告,并且原則上不支持業績下滑或虧損公司高送轉。
上交所方面,減持審核不過夜,發函不過夜,10轉10以上的高送轉方案基本做到每單必問。
其實,總體來看,監管層對高送轉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利潤分配方案與公司成長性是否匹配?另一方面,是否有意配合重要股東減持?另外對于曾經重要股東減持“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行為也明確提出,提議人、重要股東、董監高不僅要說明未來6個月的減持計劃,若有,更要進一步補充說明擬減持數量及方式等,不允許模糊披露。
2016年度提出10轉30的上市公司數量從2015年的2家增加到10家,然而在一系列監管細則之下,只有易事特、大晟文化和南威軟件堅守10轉30,其他公司紛紛調減送轉比例。可以說,這與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痛批“10轉30”亂象有直接和必然的關系。修改高送轉方案意味著上市公司開始動搖,為自己尋找退路。當然這也是監管層想要實現的目標。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高分紅重新獲得投資者的擁護。先是中國神華擬累計派發590.72億元,次日開盤,中國神華強勢封漲停。之后格力電器派出史上最大的分紅“紅包“,共計派現超過108億元,占公司2016年全年凈利潤的70.22%。這也迎合了劉士余曾經的公開表態:上市公司要重視現金分紅,現金分紅是回報投資者的基本方式,是股份公司制度的應有之義,也是股票內在價值的源泉。
對高送轉概念起到震懾作用,引導投資者走上價值投資軌道,從這一點來講,監管層的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證監會重拳治理高送轉亂象,有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若能夠從制度上進行進一步的細化規范,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將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護。
當“高送轉一響,黃金萬兩”成為歷史的絕響,當投機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中國股市才能實實在在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而不是成為大股東惡意圈錢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