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實際上就是和時間賽跑。為了讓你比賽成功,我要送你一個“賺錢鐘”。
如果你問我:所有中國人的男神是誰?我會堅定地告訴你,是他??!
為啥?作為一個有職業病的人,我覺得吧,如果財神爺真的靈驗,那我們估計迎來的不是暴富,而是...通貨膨脹!
突然想起一句話:窮人才會造成通貨膨脹,富人只會制造資產泡沫!所以,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神馬?你還不懂什么是通脹?說白了,就是東西越來越貴了,你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通脹率一般都用CPI這個指標來表示,CPI越高,通脹則越高~
話說,這幾年我們的通脹率都在2%左右。一般認為,發達國家2%以下的通脹率是健康的;發展中國家
3%以下的通脹率是健康的。如果我們國家公布的通脹率屬實的話,目前的通脹其實是沒什么問題。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通脹率跟我們相比沒小太多的美國,怎么物價比我們低辣么多呢...
算了,這個問題很難有答案,我們還是討論點實際的吧。。。
比如,通脹率跟我們普通投資者有什么關系呢?
首先,通脹率會影響我們到手的錢。
先來看一個公式:名義利率-通脹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就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實際利率才是扣除通脹后,真的賺到的收益率。
舉個例子:我買了1年期的攢錢助手,名義利率是8.3%(年化收益率),假設通脹率是2%,那么,實際利率=8.3%-2%=6.3%。
換句話說,收益率在2%左右的理財產品,只能起到保值的作用(賺的錢和貶值的錢,正好相抵了)。
其次,通脹率可以指導我們的投資。
先祭出規劃君畫的美林時鐘(此處應有掌聲)...
美林時鐘是著名的美林證券公司發明的,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指導投資周期的工具。用人話說就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什么季節吃什么飯。
具體地,它按照經濟增長通脹的不同搭配,劃分出了4個周期:
復蘇(高GDP+低CPI)、過熱(高GDP+高CPI)、滯漲(低GDP+高CPI)、衰退(低GDP+低CPI)。鐘表的正中間,就是不同周期中表現最好的資產:股票、商品、現金、債券。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現在的通脹到底處于什么階段?我們處于美林時鐘的哪個階段呢?我看了一些大牛的說法,有說處于滯漲期的,有說處于衰退期的,還有說處于圖中箭頭那個地方的。
對此,我都不完全認同。首先,美林時鐘只是個理論模型,在現實社會中也并不完全按照該時鐘軌跡運行。至于中國當前的現狀,我更傾向于增長放緩并尋求軟著陸的階段。當然,這是一家之言,今后到底如何,還得看如何轉型。
說了這么多理論,歸結到咱們自身來說,還是我們還是得慢慢將債券、股票等配置起來。對于初學者,建議采用定投的方式配置高風險的偏股類基金。同時要注意保留現金和注意股債平衡配置,以應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