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在被問及2018年發行計劃時,多家基金公司作出了如上表態。經歷了前兩年委外的狂飆、貨基的瘋長之后,公募基金正在重新尋找方向。種種約束之下,回歸本源的要求使得公募基金不得不轉向。
開年初掀起的這波權益基金發行高潮,或正是2018年基金發行的一個縮影。
權益基金發行火拼
繼興全合宜大賣327億之后,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的權益產品都出現提前結束募集的情形
而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月5日,今年以來共有超過60只權益類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成立,募集規模接近1000億,接近2017年全年權益類基金募集規模的三分之一,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幾乎是罕見的。其中,募集規模超過50億以上的有5只,合計規模達616億元,貢獻比例超過6成。
如此火熱的發行氛圍,令不少基金公司對2018年的發行市場充滿期待。多家受訪基金公司表示,今年將以權益基金作為公司發行重點。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產品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我們公司將重點發行量化基金,在3月我們有一只量化多策略產品即將發行,其它產品還在等待批文,此外有部分產品還在研究之中。總體而言,權益產品將是我們今年發行的重點。”
另一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也向記者透露,權益類基金是今年公司新基金發行計劃中最主要的產品類型。該人士表示,“今年我們將戰略布局主動管理型產品、豐富指數型產品與創新類產品,其中包括滬港深基金、MSCI指數基金、FOF基金等。”
從證監會2月5日最新披露的《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申請行政許可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數據表可以看到 ,2018年通過簡易程序上報的新基金中權益類基金接近六成左右,同樣處于一個較高的歷史水平。
待批基金中,MSCI相關概念基金是頗具特色的類型之一。數據顯示,目前排隊待批基金中,名字中帶有“MSCI”字樣的有21只(包含聯接基金),且主要為華南地區的基金公司申報。其中,僅平安大華一家公司就上報了4只MSCI指數基金,其中一只為聯接基金;景順長城同樣有4只基金在列,其中兩只為聯接基金。
這21只MSCI基金中,國際通指數基金是最多的,申報最早的是去年4月景順長城上報的MSCI中國A股國際大盤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及該基金的聯接基金,最晚的則是今年1月中旬才上報的基金。按照時間表,A股將在今年6月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初始納入比例為2.5%,預計到今年9月3日,A股的納入因子將提高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