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渠道決定年末發行產品,因為資源有限、“狼多肉少”,必然要面臨激烈競爭。此外,今年的新情況是,因受新規影響,以往被認作“沖規模”利器的貨幣基金、固收產品等或趨于理性。
因此,本身“含金量”高的權益類產品發行,更顯得競爭激烈,彌足珍貴。
明星當道
如果拿電影市場相類比,想要票房好,電影一定要有“小鮮肉”一類的“流量明星”。這種現象在公募發行市場也有類似一面。
記者梳理11月以來發行的股票及混合型基金產品發現,各家基金公司都偏向于選擇自家今年以來獲得優秀業績的基金經理,也就是“頭牌”或“一哥”發行產品。
以11月27日即將發行的景順長城量化平衡為例,基金經理黎海威不僅是公募行業內量化投資的領軍人物之一,還身兼景順長城基金量化及ETF投資總監職務,其旗下另外兩只產品景順長城量化新動力及景順長城滬深30增強,今年以來收益均在同類基金中保持領先。
另一個例子是南方優享分紅。這只基金發行于11月9日,僅10個工作日內就募集超過22億元。這樣的速度除了南方基金的平臺優勢外,基金經理李振興今年以來的優異表現功不可沒。
關于“賀歲檔”爭奪明星當道 偏愛“頭牌”基金經理的相關內容,小編先整理到這里,了解更多基金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