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每臨近年末,公募基金行業總會掀起一陣“發行潮”。實際上,年末發行基金并不是一個絕佳時點,反而是資金面相對緊張,機構渠道等事務相對繁忙的時刻。因此,為了在年末發行大戰中分一杯羹,各大基金公司都傾向于拿出自家今年的明星績優基金經理出來,趁熱打鐵發行產品。
對于身處年末發行期的明星基金經理來說,就好像是“賀歲檔”有影片上映的演員,使出渾身解數,行程滿滿,星夜兼程似乎已成當前的常態。
“賀歲檔”爭奪
年末發行潮的現象由來已久。僅從近兩年的年末發行來看,2015年雖然遭遇市場波動調整,年末基金發行仍有提速。2016年11月的情況是,新基金發行數量高達196只,為之前5年內同期發行最高值。
今年也不例外。11月以來,公募基金發行數量與規模顯著提升,部分百億級“爆款”基金更提前引發了市場對年末發行大戰的關注。Wind數據顯示,11月以來,共有24只股票型基金發行,110只混合型基金產品登場。
對于年末搶發新基金的原因,提前布局新一年機會是一方面原因,“沖規模,排座次”似乎更是業內共識。
一位公募基金總部人員告訴記者,部分基金公司在年末發行新基金實際上往往不是一種主觀行為,大多數已在計劃中,更多是由渠道來分配資源,確定具體時間。同時,年末其實不是發行新基金的絕佳時點,因為這個時間“資金面比較緊張,銀行臨近年終結算,事情也比較多,客戶經理可能比較忙,沒有心思,不能全身心幫你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