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顧又稱機器人顧問,是利用計算機替代傳統人工投顧的一種新型投資管理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程序化算法,在線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符合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個性化組合管理服務,并據此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智能投顧發源于美國市場,雖誕生時間不長,但增速驚人,據有關機構統計,美國智能投顧管理規模已從2010年幾乎為0快速增長至2016年底的近3000億美元,而咨詢機構科爾尼預計,智能投顧未來3到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有望超過60%,這也就意味著其有望在數年內步入萬億美元規模的行列。
指數化工具是海外智能投顧的基石
智能投顧的誕生,秉承的是普惠金融的理念,讓中小投資者也有權利享受到個性化的組合服務,而且享受服務的成本與傳統人工投顧相比要便宜不少。除服務費率便宜外,縱觀美國主流智能投顧公司的組合,我們發現其向投資者推薦的組合均以低成本、高流動性的指數ETF為主,以進一步幫助投資者節省成本。
以Wealthfront、Betterment這兩個美國智能投顧領域的先行者為例,目前兩家公司均管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在Wealthfront提供的某個組合頁面上,投資者可以看到該組合包含11個大類的ETF,分別由嘉信理財、先鋒集團以及道富等機構發行;而Betterment提供的某個組合則包含了先鋒和貝萊德等機構提供的13只不同類型的ETF。對于目前美國智能投顧管理規模最大的先鋒集團來說,其當前智能投顧組合規模高達數百億美元,且在其為投資者提供的組合中,也基本是以旗下的指數產品為主。可以說,海外智能投顧為以ETF為代表的指數產品帶來了新玩法。
毫不夸張地說,美國智能投顧的發展離不開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工具,特別是美國有著全球品類最豐富、規模最大、流動性最佳的ETF市場。筆者根據ETFDB網站提供的數據做了初步統計:截至2017年7月25日,美國市場共有ETF 2028只,資產規模合計3.05萬億美元,覆蓋了權益、債券、REITS、商品、優先股、多資產、波動率、貨幣以及另類投資等9大類資產,且在每類ETF中又區分不同細類資產,投資者可以很容易根據擬暴露的風險敞口找到合適的ETF.
打造指數產品新玩法
2015 年,智能投顧以C2C(Copy To China)的方式傳入中國,目前已有數十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及金融科技公司涉足智能理財領域。有效仿先行者Wealthfront和Betterment的,如彌財;有第三方財富公司推出的,如宜信、錢大人;有互聯網公司平臺主推的,如雪球蛋卷、京東智投、百度股市通;也有以傳統金融公司為背景的,如招行摩羯智投、平安一賬通、廣發基金基智組合等。其中,招行的摩羯智投最受關注,其自2016年12月發布之后,僅半年時間累計申購已超過50億人民幣。但縱觀國內機構提供的智能組合,除彌財等少數平臺以ETF工具為主外,其他平臺均還是以主動型基金為主,未來組合資產是否會向指數產品過渡尚待市場檢驗。
借道智能理財的東風,2016年廣發基金率先在業內推出的智能理財服務先鋒產品——“基智組合”。基智組合提供的一站式服務幫助投資者解決基金挑選的難題,引領了基金公司由單品銷售向綜合賬戶管理的潮流。
其中,基智行業量化精選組合借鑒海外智能理財以ETF產品為主的思路,選擇廣發基金旗下10個行業和主題指數產品的ETF聯接C類份額作為底層資產,并通過量化的方法幫助客戶在10個指數產品與貨幣基金之間進行輪動,改變了以往投資者選擇單一指數產品投資的玩法。之所以選擇ETF聯接基金C類份額而非ETF,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當前政策環境下,基金公司平臺不能代客戶買賣場內ETF;二是境內市場行業與主題ETF普遍交投不活躍,買賣價差大,而ETF聯接基金C份額作為ETF的替代品,不僅跟蹤效果與ETF基本一致,而且廣發ETF聯接基金C類份額特有的“免申購費、大部分持有7天及以上免贖回費、按持有時間收取0.4%/年的銷售服務費”模式,可以做到場外基金輪動的0費率,大大降低投資者輪動的成本。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