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史上最嚴減持新規的實施,通過非公開發行參與的定增基金產品,在定增到期后只能“部分解禁”。上證報統計數據顯示,僅公募基金未到期定增產品就超過350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新規大幅延長參與定增的持股時間,前幾年如火如荼的定增基金,將經歷“去偽存真、優勝劣汰”的過程。
根據滬深交易所發布的減持實施細則:減持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個月內不得超過其持股量的50%;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在連續90個自然日內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且受讓方在受讓后6個月內不得轉讓。
上證報統計數據顯示,在公募基金參與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項目中,截至5月26日共有1273只產品處于鎖定期內,參與總金額為3504億元。上述參與非公開發行的基金產品將受到新規影響。
從上述基金參與定增項目浮盈虧情況看,當前整體浮盈為237億元。但具體到參與的基金,有730多只產品處于浮虧狀態,占比接近六成。
參與基金浮盈居前的公司,包括三七互娛、紫光股份、同方股份、三鋼閩光等。基金參與定增浮虧嚴重的公司,則主要有比亞迪、樂視網、凱盈網絡、美盈森和海航基礎等,如2016年8月,財通、中郵及嘉實等多家基金以45.01元的價格參與樂視網增發,當前處于停牌狀態的樂視網,股價已經跌到了30.68元,浮虧幅度超過31%,財通基金豪擲17.6億元參與,當前浮虧金額高達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