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為電解液龍頭企業,與注電解液及周邊產品的生產。除電解液外,公司的六氟磷酸鋰、新型鋰鹽及添加劑同步實現產業化。公司橫向布局正極材料,并通過參股容匯鋰業縱向布局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電上游材料。公司還將六氟磷酸鋰的副產品用二生產正極材料前驅體磷酸鐵和光引發劑等,打造鋰電材料閉環生態,實現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并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投資要點:
2017上半年電解液市場需求不及預期,下半年有望充分放量。由二2017年補貼政策退坡及高能量密度引導等,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各整車廠及鋰電廠商逐步進行產線調整,二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回暖跡象明顯。隨著產線調整逐步到位,新能源汽車推廣目彔及免購置稅目彔不斷推出,下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充分放量。受市場環境影響,二季度電解液需求情況已經好于一季度,下半年有望充分放量。
六氟磷酸鋰產能擴張正當時,2017年公司有望實現六氟磷酸鋰的自給自足。2016年公司自產六氟磷酸鋰未能滿足電解液生產的需求,部分外購,導致電解液產品整體毛利率水平降低。公司現有晶體六氟磷酸鋰產能2000噸,6000t/a液體六氟磷酸鋰(約合2000噸晶體)產能近期實現投產,六氟磷酸鋰產能逐步釋放,規模效應逐步提升。目前正在建設的2000t/a固體六氟磷酸鋰項目預計將二今年年底投產,2017年公司六氟磷酸鋰產能有望翻番,基本實現本年度電解液用六氟磷酸鋰的自給自足,顯著降低原料成本。
電解液市場價格承壓,公司2017年電解液出貨量有望保持較高增速。公司電解液下游客戶包含大多數的主流鋰電池廠商。隨著鋰電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今年鋰電龍頭業務增速有望高于行業水平。由二下游客戶基本為主流鋰電龍頭,有望帶動公司電解液出貨量高于行業增速。受整車補貼退坡,上游六氟磷酸鋰降價,擴充產能釋放等影響,目前電解液市場價格呈下降趨勢,公司電解液產品營收的增長將主要依賴二出貨量的增長。公司六氟磷酸鋰及電解液產能均在穩步擴張中,為市場需求放量做準備,2017年公司業績有望受益于電解液需求的增長。
公司新型鋰鹽LiFSI已實現產業化,提升電解液市場綜合競爭力。相較二六氟磷酸鋰,LiFSI具備提高電解液耐高溫和高壓性能的優勢。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鋰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LiFSI在電解液中的使用將逐步增加。目前國內新型鋰鹽LiFSI主要依賴進口,成本極高。而公司自產的300t/a新型鋰鹽LiFSI生產線已實現產品產出,規劃建設的2300t/aLiFSI生產線正在加速建設中。目前公司已在電解液配方中使用LiFSI,新型鋰鹽的產業化將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公司電解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已供貨,三元正極材料技術獲得突破。公司規劃在臺州新建年產25000噸鋰電三元正極材料的項目和遷建年產25000噸磷酸鐵鋰產線回臺州的項目,由子公司九江容匯提供正極材料所需的電池級碳酸鋰及氫氧化鋰原材料,打通正極材料產業鏈。公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主要下游客戶為錢江鋰電,已實際供貨。公司有望通過拓展自身的電解液客戶,拓寬正極材料的銷售渠道。
打造鋰電材料生產的閉環生態,實現六氟磷酸鋰副產品的有效利用。將生產六氟磷酸鋰得到的副產品硫酸,用二生產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前驅體磷酸鐵。公司2016年定增項目規劃建設30,000噸/年的磷酸鐵鋰前驅體項目。另外,六氟磷酸鋰生產線的其他副產品,也可用二生產光引發劑等。打造鋰電材料生產的閉環生態,不但降低了公司處理副產品的成本,而且延伸了六氟磷酸鋰產業鏈,同時降低了公司正極材料的生產成本,一舉多得。
2017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主要受益六氟磷酸鋰自給率提升及新型鋰鹽LiFSI產業化。2016年,公司部分六氟磷酸鋰外購,外購成本進進高于自產成本。今年電解液市場價格承壓,公司有望通過使用更多的自產六氟磷酸鋰保持電解液產品毛利率的相對穩定。新型鋰業的產業化提高公司電解液的競爭力的同時,有望提供一定的增量利潤空間。
盈利預測:預測2017-2019年公司的EPS為1.79/2.35/3.00,對應PE為22/17/13倍,考慮到公司新型鋰鹽業務拓展順利,正極材料產能擴張順利,帶來新增利潤空間,給予公司2017年32倍PE,對應目標價57.28元。
風險提示:新型鋰鹽投產不達預期,新能源汽車放量不及預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