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滬深港通標的年報顯示,我國經濟處在弱復蘇進程中,384家已披露年報的滬深港通樣本中,2016年實現收入6%的增長,略好于2015年,但較2014年10%的水平還有相當距離。扣非凈利潤增速為8.1%,明顯強于2015年的2.2%。驅動力較強的行業是大宗、地產、軟硬件、汽車,相對拖累的行業是綜合金融、能源、保險、電信業務。
ROE跌至10%以下,表現為:資產負債率增加較快至56.8%,資產周轉率繼續下跌至32.5%,凈利率小幅下滑至11.1%。顯示出我國經濟仍處在弱復蘇階段:資產周轉相對乏力,部分行業杠桿被動上升,ROE亦沒有觸底反彈跡象。
ROE回升的三類不同公司
在為數不多的ROE回升的三類行業中,第一類是沒有靠大比例提升杠桿驅動ROE成長的紙業、軟件與游戲、電信運營商,這類公司中期最有余地,即便未來抵擋趨緊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沖擊;第二類是適度杠桿驅動但周轉率明顯加快的是:啤酒、汽車,這類企業面臨的是行業性的復蘇,短期考慮的是股價的“price in”與否,以及中美貿易政策上潛在的貿易摩擦;第三類是適度杠桿驅動但周轉率沒有加快的行業:由于當前中國經濟處在弱復蘇中,這類行業占到絕大多數。包括手機產業鏈、汽車銷售、環保、博彩、部分零售企業,這類行業應該隨時關注需求的乏力跡象,因為部分股票處在高位。
2017年下半場:龍頭、消費、低估值非銀的機會
第一類公司是龍頭公司,港股中大公司的ROE顯著高于中小公司,且我們認為龍頭公司在抗風險能力,享受國家政策,融資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第二類公司是大消費,因為在產能尚未出清,需求乏力的情況下,公司盈利改善的基礎就是提價,而消費板塊如啤酒、紙業、博彩、汽車、手機、軟件與游戲、電信運營商、汽車銷售,它們的消費者議價能力更強。也代表了未來中國經濟從投資、出口拉動轉型的新方向;第三類公司是低估值的非銀。部分國有銀行、龍頭保險、不良資產管理目前的PE水平較有吸引力。梳理公司列表見報告尾部。
海水與火焰的選擇
隨著2017年港股估值的抬升,逐漸進入到整體水平修復,分化越發明顯的境況。以目前騰訊與建設銀行兩個公司為典型,一邊是接近2017年40倍的市盈率,一邊是2017年6倍的市盈率。市場明顯偏好ROE持續向好的輕資產公司而對低估值高杠桿的傳統行業、金融企業格外謹慎。前者下半年需關注需求放緩的進而估值擺動的壓力,后者則要忍受回報率相對較低的壓力。
風險提示
1、美聯儲6月加息的概率增加,年內也有第三次加息的可能性,香港市場跟隨美股可能的振幅加大的風險;2、上半年部分行業的估值抬升過快,帶來短期獲利回吐進而股價波動的風險;3、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部分順差較大的行業,恐在貿易政策中受不利的政策影響;4、部分公司二級市場融資的比例、減持的概率提高,也會對市場產生短暫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