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IPO申請的審核速度在加快,但被否企業的數量同樣也在不斷增加。5月10日,證監會審核了6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擬在創業板上市的北京寶蘭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諾特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否。
而此前一天,福建永德吉燈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被否。由此,今年以來已有21家企業的IPO申請被否,這一數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數量。去年,共有18家企業的首發申請被否。
對此,大同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鄭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IPO申請審核、發行的速度以及被否的企業數量來看,首發企業并沒有出現“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象,發行審核“嚴把關”已成為常態。
昨日被否的北京寶蘭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提了四大方面的問題,包括結合合同說明2016年相對于2015年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是年服務收入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對于浙江諾特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提了六大方面的問題。值得關注的是,發審委提出的其中一方面的問題,是要求保薦代表人說明發行人在醫療機構進行以盈利為目的的非醫療活動是否合法;醫療機構從事以盈利為目的的非醫療活動是否合法;發行人與醫療機構的業務合作協議是否因違法而無效。
而此前一天被否的福建永德吉燈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要求發行人說明相關信息披露是否準確、完整;發行人有關信息披露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執行等。
通過對今年被否的21家企業進行梳理,記者注意到,企業IPO申請被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業績下滑、關聯交易、獨立性缺失、持續盈利能力存疑、募集項目堪憂、規范運作等幾個方面。另外,像數據造假、客戶單一、環保問題等均可能導致企業的IPO申請被否。
“發審是保障符合條件并信息披露充分的企業能夠上市,在這個過程中,監管層從保護弱勢群體和中小投資者的角度出發,依法依規要求企業進行強制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全面地反映發行主體的原貌,供投資者作為投資決策參考?!鄙鲜鼋咏O管層的人士說。
而接近監管層的人士曾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監管部門對新股發行的審核重在合規性審查,包括主體資格、運行規范性、是否符合財務與會計標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