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大盤下破1月16日3044點的階段低位,最低下探至3016.53點,不過隨后迎來“V型”反轉,各主要指數再收長針探底的K線圖。過市場人士認為,目前股指主要呈現超跌后反彈的特征,預計后續將進入構筑底部、醞釀反彈的過程。
滬指破位后放量反彈
本周四兩市各主要股指延續近期以來的不斷探底走勢,早盤低開,午盤后出現快速跳水,其中上證綜指探底3016.53點,一舉跌破了1月16日的3044.29點的階段低位,進而刷新了2016年10月10日以來的新低。但隨后抄底資金開始出現,各主要股指均迎來了“V型”反轉走勢,不僅滬深兩市大盤,創業板指和中小板指也成功翻紅,紛紛收出長針探底的K線。
就在滬深兩市反轉走勢的同時,近期不斷萎縮的成交額也終于伴隨著抄底資金的涌入而明顯放量。據Wind資訊數據,昨日滬深兩市全部AB股合計成交4269.9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明顯放量。
從盤面上看,以銀行為代表的權重股以及以家用電器為代表的白馬股依舊是反彈的“領頭軍”。對此,信達證券分析師谷永濤表示:“周四市場探底回升,而上證50指數在主要指數中表現最好,家用電器在行業中漲幅最高。這反映出流動性預期收緊背景下,市場仍處于去估值過程中,估值較高的行業和板塊跌幅較深。雖然銀行估值低于家電,但目前對于銀行的資金監管仍在進行,市場預期分歧較大。以上證50和家用電器為代表的盈利能力強、估值不高的價值股得到市場的認可。”
“目前滬指小級別分時圖技術指標轉強,短線指數反抽有望延續。”西部證券(12.89 -0.92%,買入)王璐指出,經過盤中快速殺跌,做空動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同時銀行股逆市走強,護盤意圖明確,也間接起到了穩定市場情緒的作用。不過個股分化的特征依然突出,同時量能跟進較為有限,說明指數的反彈還沒能擺脫超跌反彈范疇。加之盤面的結構性分化特征也加劇了做多動能聚集和發力的難度,指數實現快速反轉的概率不大。
反轉源自預期改善
探底之路突然按下“暫停鍵”與央行繼續詢量MLF又引發市場放水預期等因素密切相關。
“央行向市場詢量的主要原因,在于了解市場對于資金的需求程度,以便于針對性的操作,同時也是為了緩解下周即將到期的MLF。”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谷永濤表示,“目前影響市場行情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于監管政策趨嚴帶來的流動性趨緊的預期。而目前的經濟數據反映出,宏觀復蘇的過程可能受阻,例如PPI超預期下滑。能夠支撐市場底部的因素,來自于投資者對于政策預期的改變,以及經濟數據的好轉。”
市場預期央行周五可能進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業內人士認為,流動性釋放預期緩解市場緊張情緒,這就給資金抄底提供了“勇氣”。
同時,也正是由于市場預期的改變,周四,十年期國債現券170004利率大幅下行6BP,國債期貨T1709大漲0.76%。“債市的反彈帶動了A股超跌反彈,短期的反彈雖來自于預期的變化,但更多地還是股指內在的技術性超跌反彈需求。尤其是3044-3100點仍屬于較強的支撐區域位置。”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資深策略分析師溫麗君指出。
溫麗君表示,在政策防風險仍是首要任務之時,銀行縮表下對于流動性的總體影響仍將是趨勢性的,建議繼續密切關注流動性變化及市場成交量變動,對于高估值品種的超跌反彈操作仍宜謹慎。
長針能否探出真底
就在昨日市場走出“V型”反轉的同時,市場對于股指觸底、超跌反彈的呼聲也隨之升溫。但目前來看,市場人士對于長針是否意味著底部的看法較為謹慎,短期股指料進入構筑底部、醞釀反彈的過程中。
“一般而言,極度縮量、低價股低市值標的不斷增多、產業資本增持消息不斷增多,是真正中期大底的重要特征。目前位置未必是真正的市場底位置。”溫麗君指出,一方面,嚴監管下,較為活躍的游資獲利難度在不斷加大,游資撤離跡象明顯;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桿下,銀行后續依然面臨縮表可能,這些主要矛盾未有發生根本明朗跡象的背景下,則指數很難走出系統性的反轉行情,短期指數的止跌企穩就仍然只是技術性超跌反彈性質。
“后續防御風險仍是第一要務,不可莽撞參與抄底,做多時機仍需等待。”興業證券(7.45 -0.40%,買入)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也表示,4月PMI數據大幅下滑至近7月低點,并且新訂單等需求指標全面下滑指向需求開始回落,全年經濟“前高后低”的走勢正在逐步確立。此外,金融防風險導致貨幣流動性持續收緊,資金價格處于高位,6月聯儲加息概率提升,也對利率形成外部制約。經濟壓力疊加流動性壓力,市場風險偏好將持續收縮,導致近期股票、債券、商品期貨市場全面下跌。
華鑫證券分析師嚴凱文也認為,當下無論是企業主動補庫存階段抑或房地產市場回暖都已經接近尾聲。在目前外部環境趨緊、宏觀政策偏中性及金融監管趨嚴的當下時點,資金面緊張將是一個無法辯駁的事實。隨著未來金融去杠桿力度的加大,以及美聯儲年內可以預見的1-2次加息,未來資金面緊張的局面將延續,難以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從而對股市及債市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華創證券分析師范子銘則指出,全球風險偏好修復延續背景下,監管收緊因素影響下的市場調整進入了由急跌向緩跌轉變的以時間換空間的尋底階段。在這個耐心等待市場尋底的階段,方向性的轉變仍需要時間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