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消息,國務院在23日召開常務會議提出,要把國企降杠桿作為“去杠桿”的重中之重,降低央企負債率的工作要做好。現下要抓住央企效益轉降回升的有利時機。
把“去杠桿”做為重中之重金融界提供了重大利好,金融去杠桿是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也可以保證經濟正常運行,金融去杠桿背后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秘密呢,在這利好條件下,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抓住哪些機遇呢,本文小編同大家一起了解金融去杠桿的意義。
金融杠桿的成因
從內涵來看,金融杠桿至少包括兩層含義:二是宏觀層面,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系統內空轉使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膨脹擴張;一是微觀層面,金融機構利用回購市場形成的杠桿。
微觀層面的金融杠桿。大家熟知的微觀金融杠桿,主要是指機構連續滾動續作隔夜或7天質押式與買斷式回購(圖1)以撬動高于自身若干倍資金。不過,滾隔夜與7天質押式回購要求資金面波動小、成本低,需要央行維持資金面寬松穩定。從2015年至2016年前半段,央行利用OMO與降準等政策工具給市場創造了好環境,R007一直在2.3%~2.5%小幅波動,金融機構加杠桿的成本與風險都處于較低的水平。在此驅動下,隔夜回購的成交量占總成交量的比重持續上漲,在2016年6月一度達到92%(圖1),說明機構加杠桿套利的熱情已經極度瘋狂。
宏觀層面的金融杠桿。宏觀層面的金融杠桿主要指“銀行—非銀”之間不斷拉伸擴張的信用衍生鏈條。2014年以前,信用衍生主要集中于“銀行—企業”之間。以央行釋放調節基礎貨幣為起點,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擔當中介,滿足企業的投融資需求,從而實現貨幣信用派生。在整個過程中,實體部門的高投資回報率是根源,它使企業產生向銀行貸款加杠桿進行投資的動力,這也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催生企業進一步融資擴規模的需求,最后形成一個健康良性的正循環,在數據上表現為貨幣乘數與GDP增速同增同減(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