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消息,馬上十一國慶節來臨,看到祖國一天天的強大,離不開國防軍工們的保家衛國,我國的軍工已經非常強大,8月23日在“十三五”新聞發布會上,對于軍民融合的客戶發展做了相應的解讀。科技創新加入軍民融合,正所謂是給軍民融合的發展增添了雙翼,科技+軍民融合概念股也受益上漲,投資者怎么跟進這一機遇,更好的操作,在這一行情中分一杯羹呢?本文小編和大家一起來探討!
政策面支持的軍民融合,市場表現初見成效
1.地方政府積極響應軍民融合,建立軍民產業園 地方政府推動本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軍民融合,軍民融合是一個新視角以及更為廣闊的天地。設立軍民融合產業園是推動軍民融合的普遍措施。
2.軍工企業率先轉型,積極實現軍轉民
軍民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軍轉民”。促進軍工企業快速全面走向市場。
主要企業:北方奔馳重型汽車、航天中匯、火箭股份、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中光學集團、康拓紅外、中航光電、航天通信、久遠銀海、樂凱新材、久之洋、華舟應急、中航電測
3.多方面政策拉攏民企,民參軍有了成效 近年來,軍委裝備發展部會同軍地有關部門,著力完善政策措施,圍繞營造融合發展環境,在降低民營企業參軍的“門檻”上,實現了三大舉措:
一是改進準入管理,依托全軍軍事代表機構設立40多個資格審查受理點,現在獲得承制單位資格證的民營企業有1300余家,相比前兩年增長40%;
二是實施分類審查,提高審查效率,簡化審查流程,大幅壓縮科研生產許可范圍,許可項目由2000余項減至700余項;
三是在預研領域推行“項目指南網上發布、審查結果網上公示”的管理模式,發布了第一批1550余項項目指南,一共收到建議書12700余份,受理單位有3000多家。其中,民營企業參加的比例達到15%,裝備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電子信息、主干材料、保障設備生產、裝備維修及機電產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