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零售行業整體面臨挑戰甚至業績下滑的背景下,今年4月登陸上交所的利群百貨卻逆勢增長,業績增速遠超同行業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10%。日前,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公司董事長徐恭藻了解到,這家山東半島的區域商業巨頭正憑借其獨特的商業運營模式,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新零售業態。
穩控上游資源
“與當前全國百貨零售業主流的聯營商業模式不同,利群股份從發展之初就認識到供應鏈資源對零售終端發展的重要性,并強化總經銷、總代理的品牌掌控和規?;\作,”徐恭藻將對上游資源的掌控視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徐恭藻介紹,公司在1997年就成立了青島福興祥商品配送有限公司,進行品牌代理以及開展后續一系列自營業務發展。該商業經營模式直接減少中間商的聯營、租賃等“二房東”的模式,有利形成長期穩定的供應商資源和提升供應鏈效率,對提高商品毛利率、節省流通成本、保證商品采購成本優勢、提高終端提價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
截至目前,公司旗下已有近10家品牌代理公司,直接與上游廠商對接,代理的品牌涵蓋超市、服飾、家電、化妝品、黃金珠寶等各個品類,其中超市和家電自營的占比已經達到了95%以上,服飾類品牌的代理也達到了40%以上。其規?;I斷式經營及品牌可持續戰略的發展,使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具備了明顯的低價格、高品質的競爭優勢,牢固樹立了以青島為中心,輻射半島區域的零售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保證其零售終端競爭力的同時,旗下品牌代理公司運作自成體系,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積累,已經成為山東省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代理公司,取得了眾多知名品牌的區域總代理權,不僅可以滿足利群股份零售終端的需要,還依托自身在上游供應鏈方面的優勢,將諸多國際、國內及區域商業企業發展為公司客戶,外銷業務貢獻的利潤逐年增加。
打造新零售業態
目前,利群股份共有46家全資、控股子公司,門店經營面積合計達100余萬平方米。公司零售終端自有房產物業經營面積占比超過三分之一,與采用租賃物業進行日常經營相比,公司面臨的物業租金上漲的壓力較小,其潛在后續經營利潤保障和房產增值可期。
憑借優質的品牌資源和龐大的零售終端,公司積極進行新業態的準備和嘗試。徐恭藻介紹,公司擬通過開設自營玩具集合店、化妝品集合店等品牌集合店的方式,充分發揮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集合效應,開創百貨行業新的經營模式。為適應公司發展要求,公司成立生鮮運營部,重點發展生鮮采購及運營,其生鮮品類已基本實現采購自營為主。目前,公司正在加快上市募投項目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四期大型中央廚房等項目建設,使產業鏈進一步向上游延伸,完善生鮮品類供應鏈。
“利群股份早在2004年就上線了利群網上商城,經過2016年的全新打造,今年網上業務將進入快速爆發期。”徐恭藻介紹,網上商城一季度銷售額已經超過5000萬元。
2016年4月,公司對原有O2O業務進行改革,創造出具有利群特色的全新O2O新模式——“利群網商”,將旗下40余家商場、超市運營的100多萬單品全部由實體商場搬到了線上。每個門店在“利群網商”中都有對應的線上“云商場”,依托利群線下渠道優勢和品牌優勢,保證線上線下商品價格、質量、品類的同步,開創了傳統零售企業踐行線上線下全渠道經營新模式。
公司傳統電子商務線上板塊——利群商城也將全面改版,轉型做B2B業務,針對公司、團體辦公用品采購、社會便利店產品進貨、飯店餐館及公司食堂的食材采購、公共事業服務等領域做線上批發業務。據介紹,新改版的利群商城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上線。
盡管公司O2O、B2B業務處于新模式運營階段,卻具備天然優勢。一是公司的供應鏈優勢和物流配送優勢。公司掌握主要供應商資源,商品為自營,有品質及價格優勢。消費者下單后訂單根據距離遠近自動轉到門店或是倉儲物流中心,接收后根據商品屬性及顧客需求送貨時間安排配送,利用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解決送貨成本及時效問題;二是公司擁有線下40余家零售門店和近百家便利店支持,線下門店就是利群網商的“倉儲配送中心”,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妥善解決了生鮮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