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報、上證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均頭版為IPO常態化唱聲,稱不宜將新股發行常態化與市場漲跌直接掛鉤,切不可重走所謂“暫停IPO以救市”的老路,要保持定力,增強韌性,推進IPO市場化。此外,要加強法治化建設,加強監管,嚴格退市制度。
上海證券報稱,在“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的要求下,只有常態化的新股發行才能保證市場基本融資功能正常實現,才能幫助市場形成明確預期,才能使包括退市、投資者保護、上市公司監管等在內的一系列綜合改革得到統籌推進。而在常態化新股發行的基礎上尋找動態平衡,也更有利于優化新股發行節奏的彈性,在當前市況、當前資本市場發展階段,求得市場化改革的更優解。
中國證券報稱,不宜將新股發行常態化與市場漲跌直接掛鉤,切不可重走所謂“暫停IPO以救市”的老路。暫停IPO能不能救市是個未知數,但暫停IPO對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以及實體經濟的傷害是可預知的,最直接的傷害是一些優質公司難以獲得上市融資機會。新股發行不宜也不能再糾纏于要不要暫停以救市的窠臼中,更應聚焦于如何進一步市場化。監管部門應堅定市場化改革的定力,增強改革韌性,積極搭建新股市場化發行的制度框架,夯實市場化改革的法治基礎,穩定資本市場的發展預期。
繼上周五發表評論員文章“保持定力咬住市場化改革不放松”后,證券時報再次發表社評:市場化與法治化是引領中國證券市場行穩致遠最關鍵的兩條腿,必須都使得上勁。否則,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必然走不穩,走不快,走不好,甚至還會摔跟頭。基于此,監管的重點應該放在“抓壞蛋”上,盡量避免對交易環節進行直接干預。 另一方面,對于各種踐踏三公原則、違法違規的所謂“交易自由”,監管要敢于動真格,敢于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監管應該保持一致性和嚴肅性,絕不可為了維持所謂的“市場活躍度”,時緊時松。總體上來看,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不是太嚴厲了,而是太仁慈了。
證券日報稱,市場需要新鮮血液,需要“活水”,發行新股就是為市場補充新鮮血液、補充“活水”。一些優秀的、新鮮的“血液”進入市場,可以提高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有助于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拓展投資者的選擇范圍。當然,在為市場輸送“活水”的同時,也要將“死水”和“臭水”清理出去。這就必須進一步健全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業界人士推斷,IPO常態化之后,接下來的當務之急就是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可以預期的是,在“嚴監管”模式下,未來退市將成為A股市場的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