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自Aa3下調至A1,將展望從“負面”調整至“穩定”。穆迪提出調降評級主要有三個理由,即中國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地方債及企業債將增加政府或有債務。
同一天,中國財政部回應稱,穆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于“順周期”的不恰當方法,其中一些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在中國財富傳媒集團下屬的中國財富研究院5日舉辦的“如何看待穆迪下調中國信用評級”會議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研究員羅里·麥克法夸爾表示,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舉動不代表中國短期會出現政府債務違約或金融風險,應將其理解為對中國政府債務壓力、中國當前經濟模式能否持續的一種長期擔憂。如果中國能深化改革,建立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這些評級機構就會對中國市場更有信心。
麥克法夸爾2016年2月加入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此前曾在奧巴馬執政時期擔任總統特別顧問,以及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全球經濟與金融高級主任。在為政府工作之前,他在俄羅斯的高盛工作8年,負責中東歐、中東和非洲的研究工作。
麥克法夸爾表示,目前全球三個最主流的評級機構穆迪、惠譽、標普基本上對中國給予相同的評級,仍是比較高的適合投資的級別。穆迪下調中國評級的舉動不代表一些危險或者是負面的情況短期內會發生,無論是政府債務違約還是金融風險。對此最好的理解是把它看做對中國政府債務壓力、中國當前經濟模式能否持續的長期擔憂。
他指出,中國當前的增長模式主要是由外部的需求拉動的,主要倚賴于信貸。最近幾年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出現過度投資,在中國的金融體系里面,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進一步擴大。一個普遍共識是,中國政府是站在這些金融機構背后的,是支持它們的,所以不會有風險。問題在于,如果中國政府確實能夠給予擔保,不僅僅是政府自身債務,也包括國有企業的債務以及潛在一些私人公司債務的話,政府所面對的債務規模以國際標準來看絕對是很高的,所以出現了對中國政府債務壓力非常大的擔憂。
麥克法夸爾表示,中國有非常宏大的長期經濟增長目標,到2020年的時候收入要翻一番。在債務水平已經很高的情況下,如果中國經濟維持原有的增長模式,債務規模繼續擴大,就會聚積一定風險,評級機構以及其他西方世界看待中國就會有一些擔心。
他認為中國應該做兩件事,一是國有企業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改革,二是設立比較緩和的增長目標,讓市場的力量發揮作用,不要再按傳統的方式如加大房地產投資等來追求經濟的過熱增長。如果中國能立即采取行動深化改革,建立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毫無疑問評級機構會對中國市場更有信心。
“作為一個發展中經濟體,中國的表現已經遠遠超出了西方的預期,我們對中國很有信心。”麥克法夸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