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于5月27日發布修訂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以下統稱“減持新規”)被不少業內人士視為重大利好,認為此舉能杜絕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清倉式、斷崖式減持,進而提振市場信心。
減持新規實施后,也確實有一些上市公司高管的減持計劃提前終止。6月1日晚間,天海防務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高管終止減持股份計劃。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次日中午,公司再次發布公告稱,“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同”,公司董事秦炳軍、朱志鵬、財務總監白雪華、副總經理尋正來通過二級市場合計增持了31400股公司股份。
6月3日,公司又公告稱,“公司董事朱志鵬通過其個人股票賬戶于2017年6月1日增持公司股票10000股,出現短線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形。本次短線交易產生了27100元的收益金額,公司董事會將予以收回。”
有投資者向記者表示,此前大股東幾千萬股的減持,到現在4個董事合起來的增持數量還不一定比得上一個股民多,“減持大手筆,增持變小氣似作秀,這種增持對提振公司股價表現基本沒什么意義”。
據悉,今年4月20日,天海防務就發布公告公開披露了多名股東及董監高的未來減持計劃。其中,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馬銳計劃減持不超過47493股;公司副總經理林強及其配偶計劃減持總計不超過51000股;公司副總經理尋正來計劃減持不超過15000股。
而到了6月1日晚,天海防務公告稱該減持計劃提前終止,給出的解釋是,上述三人“已采取其他方式解決個人資金需求”。
高管減持變增持似乎是一件好事,但記者注意到,雖然上述3名高管提前終止了減持計劃,但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卻早已完成了減持。
據了解,5月22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楠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的流通股份37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91%。
5月26日,公司第二大股東李露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的流通股份312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26%。
上述兩位控股股東此前的大手筆減持,套現超過5億元,而現在4名高管增持的31400股股份,以目前天海防務7.35元的股價計算,31400股的價格約為23萬元。5億元與23萬元的差別,也難怪不少投資者根本不買賬,稱其“根本不在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