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評論城市的維度很多:總量、質量、結構、功能、房價……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徑,才最重要
上述說的都是特大、超大城市的競爭和發展問題。他們這個層面,總量、單項、質量可謂是全面得拼。
但除了閃耀的他們,還有很多大中小的城市。難道其他就不發展,就不會有小星星?
當然,中國人實在太多,綜合實力靠前的十來個城市,一定是方方面面的巨無霸。即便是特征非常明顯、當下最熱的杭州,本身也是特大城市。假以時日,成長為超大城市基本也不會有意外。但至少目前,杭州還不是超大城市。
而杭州的崛起,和其他千萬級人口的城市不同,值得小一點的城市借鑒和學習。
不過,杭州有今天,是江浙數百年來工商業文明的厚積薄發。沒有浙江強大的工業、外貿工業,不會有阿里。所以這至少是兩個啟示:
工業是基礎,一切的服務業包括金融,歸根結底都是在工業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而大物流、大港口、大航運、大航空,那還得地理位置說了算;
一個城市經濟規模大不行,你周邊都是窮兄弟,不利于做強集群和分工。結構的集群化,是區域協調、一體化發展的關鍵。
今天,內陸一些特大以上城市,工業化、城市化都沒完成,自己還有數百萬農民,房價搞得已經嚇死人,整體要高大上,要高端服務業……這真的不好。飯要一口一口吃,經濟真的是一步步來的。
相對外圍的二線、三四線城市,甚至縣級城市和一些特色小鎮,玩總量、拼大而全,肯定是玩不過。但真的不代表沒出路,為什么?因為中國人多,這十來個超級城市未來就算全部2000萬人口,也才2-3億人。就算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未來強大到各2億人,也才6億人。
中國可是有14億人!所以,杠桿游戲特別要為在一二線城市混得不好,感覺壓力大,或者一直在三四線、縣級城市,甚至鎮上混的朋友說句話,只要你努力、善于把握時代契機,在哪都可以有機會。
如果感覺今天呆的城市不如意,趕緊去下一個地方布局,未必是壞選擇。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我的一個年輕前屌絲朋友,從一線城市撤下來,在一個離中心城市幾十公里的小鎮上,短短兩年,已經發展得不錯。今天他已經有能力去京滬買房了。那生意、日子過得,很有前途。
而在我曾經工作過的城市溫州,好多厲害的青年都在鎮上很有成就。雖然他們的溫州2008年后遇到拐點,雖然他們繼承的父輩產業看上去,被人認為傻大粗。對了,他們也在改變父輩的玩法。
無論今天多傻多大多粗,只要未來一個方面略有突破、改進、創新,搞起來了,就是很大的希望。
多說一點,今天很多關于城市地位、發展的探討,說白了都是在說房地產投資前景。很多人這一波趕上形勢,或者覺得自己嘗到了甜頭,就忘記了不少人,2013-2015上半年兩年多時間沒解套。
房價和城市發展前景有沒有關系,肯定有!只是,杠桿游戲覺得,一個城市的未來起碼不全是地產。京滬恐怕是最有資格玩虛的,玩地產的,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沒資格復制這個玩法。現在,恰恰京滬最早和地產保持安全警戒。當然,價格還是很高,哈哈。
你在哪里可以更好就業、創業,同時買得起房,過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一線城市里,loser是多數,這才是數學和概率的現實,世俗意義上成功的未必有你。
諾貝爾經濟學獎前幾年特別迷戀數學,從概率上說,一二線城市里的中低等生,到了三四線城市,更容易是優中等生。
年輕時拼一拼、試一試,很好,但一定要為自己想好退路。如果你的才華和拼搏,明明在二三線城市可以發揮,可以發達,你非要死磕一線,35歲后,你會覺得更累。
關注財經365(www.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