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明確開展涉及資本市場發展戰略的若干專項工作。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雙向開放是加快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選擇。目前,內地資本市場規模及交易活躍程度接近或已達到歐美主要市場水平,但其成熟度仍有不足,需要通過開放市場,引入境外投資主體及發行主體,完善市場服務功能,提升資金配置的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內地資本市場在對外開放程度方面有巨大的發展潛力?,F階段內地債市境外投資人投資規模占債市總規模的1.7%左右,仍遠低于其他發達市場國家和發展較快的新興市場國家?!?鄂志寰表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主要包括資本“走出去”和“引進來”兩個方面,目前來看,我國在資本“走出去”方面做的工作相對較多,包括到海外發行債券以及進入海外的資本市場。會議提出“要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是基于對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定位,中國經濟總量已經排名世界第二,但資本市場相對不夠發達,相關規則也還未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導致我國資本市場出現市盈率偏高、債券市場不發達以及直接融資占比較低等問題,因此,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顯得十分迫切。
鄂志寰認為,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可以縮短審批環節和時間,減少交易成本,改善境外投資者結構單一局面,使內地資本市場在產品多樣化和一級市場發展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提升監管制度環境、稅收、法律構架的適應性。隨著境內資本市場相關流程的簡化及投資品種范圍和發行主體的擴大,跨境清算、托管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將得以完善,可以更好地滿足境外投資者增持人民幣資產的需要。
鄂志寰表示,A股成功納入MSCI,滬港通和深港通框架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推斷,債券通也將在提高中國債市納入全球主流債券指數的幾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加速內地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國際化將加速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化完善進程,參考國際法則和監管標準,以提升整體交易的便捷性和資金配置的效率。
展望下半年,李長安認為,我國資本市場在滬倫通穩步推進、QFII和RQFII市場準入有望放寬以及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等方面將有新進展,尤其是債券市場開放速度將有望進一步加快,在“北向通”正式運行的基礎上,“南向通”開通有望加速實現。
鄂志寰認為,可以簡化境外投資者投資資本市場的操作流程,進一步提升境內外兩地資本市場的聯通程度,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境內資本市場提供更多的便利渠道。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本市場對外開放潛力大 “引進來”還需加大力度)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