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5萬億元,增長18.3%。其中,出口增長15.5%,進口增長22.1%,貿易順差2816億元,收窄3.4%。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進出口由去年初低位逐步回升,今年上半年整體外貿情況比預期好,延續去年底以來的回升勢頭。但基數、價格因素、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導致下半年外貿呈現回落態勢。
5月進出口雙雙反彈
“5月進出口反彈,反映外部需求改善,隨著貿易指數由去年初低位逐步回升,今年上半年整體外貿情況比預期好。”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但由于基數及價格因素,下半年會有所回落。
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表現不俗:1月進出口同比增長19.6%、2月增長21.7%、3月增長24.2%,4月16.2%的進出口增長數字略有回落,但依然保持較高速度。5月份又反彈至18.3%,我國外貿仍總體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穩向好態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表示,總的來看比預期要高一些,貿易從年初到現在向好,進口數據較5月前兩月高頻數據表現更好,反映當前國內需求還是比較好,增長較快,出口狀況今年也有明顯好轉。外需逐漸回暖,內需比去年略微好轉。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76萬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出口5.88萬億元,增長14.8%;進口4.88萬億元,增長26.5%;貿易順差9940億元,收窄21.1%。
具體來看,前5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6.11萬億元,增長21%,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6.8%,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15.4%,占28.3%。
此外,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前5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37萬億元,占出口總值的57.3%。而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出現量價齊升。
下半年外貿將呈回落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5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1,較4月上升0.4。其中根據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5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45.2,較4月上升0.4,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也有不同程度上升,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則回落0.3至22.9。
今年以來,中國外貿表現不俗,積極變化顯著增多。此前閉幕的第121屆廣交會也見證了外貿的回暖。據悉,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與會和出口成交均好于去年同期。采購商與會19.6萬多人,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同比增長5.87%。累計出口成交2063.57億元,同比增長6.9%。
在對5月進出口數據樂觀的同時,分析人士也指出,基數、價格因素、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導致下半年外貿呈現回落態勢。
“出口的延續性,下半年出口不排除出現波動,主要由于歐洲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存在,而且出口增長也有基數的原因。”劉學智表示,進口方面,4月之后PPI等指標已在走軟,進口數據好有基數原因、有價格影響,進口還會出現滯后的現象,當前的進口有可能是前幾個月的訂單,有1~3個月的滯后,接下來有可能會放緩。
牛犁指出,下半年包括原油、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進口會放緩,整體外貿也會呈回落態勢。
劉學智預計,下半年出口存在不確定,但全年能實現正增長。進口增速下半年或降至個位數,這主要由于經濟走弱的風險開始顯現,大宗商品價格下半年難有明顯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