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2日在北京召開媒體吹風會,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在會上介紹了國企改革最新進展情況。
彭華崗表示,中國國有企業各項改革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企業改制有序開展。截至2016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92%,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改制面超90%。同期,中央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含參股)占比達到了68.9%,上市公司的資產、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在中央企業“總盤子”中的占比分別達到61.3%、62.8%和76.2%。今年,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集團層面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
董事會建設進一步深化。截至目前,102家中央企業中建立規范董事會的達83家,占比超80%;中央企業外部董事人才庫已達417人,專職外部董事增至33人。在國家頂層設計上更是提出了到2020年國有獨資、全資公司全面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的目標任務。
薪酬制度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去年以來,國資委會同有關方面連續印發多個文件,探索建立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比如,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將“清潔能源發電量”與“利潤總額”設置為工資增長與經濟效益聯動的復合指標,工資增幅重點向經營、效益傾斜,向基層一線企業傾斜。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效果逐漸顯現。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原有2家試點的基礎上,擴展到了“2+8”共計10家。試點充分激發了企業的內在活力,10家試點企業2016年實現利潤總額2450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加765億元,同比增加45%,遠遠超過央企平均水平。
央企兼并重組紅利逐步釋放。十八大以來,國資委推動了15對28家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其監管的中央企業已調整到102家。重組企業在業績、創新等方面有所獲益。比如,中國遠洋海運在波羅的海指數創下新低的情況下,利潤逆勢上揚,2016年實現利潤總額161億元,同比增加47.3%,今年1-4月,實現利潤總額54億元,同比增加17.7%。
“瘦身健體”提質增效。中央企業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著力解決的是主業不強、冗員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層級多、子企業數量龐大等突出問題。“壓減”工作開展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企業累計減少4240戶,壓減比例8.13%。同時,2016年完成171戶“僵尸企業”處置和249戶“特困企業”治理任務,實現減虧增效512億元、妥善安置富余人員1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