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河北省海洋局專職副局長孫大起2日透露,7年來,該省共爭取國家海洋局支持資金12億元,地方投入配套經費近10億元,組織實施了海域海島整治修復工程43項。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2日召開發布會,介紹河北省海洋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整治情況。
河北是環渤海的重要省份,該省大陸海岸線長487公里,管轄海域7227.76平方公里,海島13個,海島陸域面積36平方公里。
據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總工程師肖桂珍介紹,從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河北省沿海,尤其是秦皇島和唐山的沙質海岸和海島遭受侵蝕危害比較明顯。在2009年前后,北戴河近岸的海水水質也呈現不斷下降變化趨勢,使河北省沿海生態環境,尤其是北戴河的濱海旅游業和周邊的海水養殖業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損害。
河北省海洋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自2010年全面啟動。經過多年綜合整治,該省的海洋環境狀況穩定向好,2016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質達到第一、二類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由2012年的61.6%提升至79.7%。
孫大起介紹說,7年來,河北省實施了43項海域海島整治修復工程,一是對岸灘、海島、養殖區進行整治修復,整治修復岸線18.2公里,新增沙灘面積49公傾,修復島體617公傾;二是加強陸源污染物總量排放控制,關停污染企業360家;三是重點兼顧了入海河口區域的綜合整治;四是擴大海岸帶植被覆蓋率和濕地面積;五是建立立體環境監測網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六是搞好岸灘生態管理養護。
此外,在北戴河及鄰近海域綜合整治行動啟動時,國家海洋局批準河北省海洋局組織開展《北戴河典型生態災害防控關鍵技術與處置關鍵技術集成研究》項目,中科院海洋所、暨南大學、同濟大學、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等20多家科研院所的上百名專家學者云集北戴河,歷時4個春夏秋冬堅守北戴河一線工作,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為有針對開展典型災害應急防控和深化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孫大起表示,海域海島整治修復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今后很長時期都將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推進“藍色海灣”、“生態島礁”等重大生態工程,河北省將牢固確立“陸海統籌、標本兼治”理念,進一步調整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大量投入應用新科技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