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中汽協舉辦的2017汽車零部件高峰論壇上,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曾表示,2016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規模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了3.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4.2%,利潤總額為2858億元,同比增長了17%,固定資產投資8685億元,同比增長了5.88%。
從這組數據可看出,隨著汽車整車行業發展,國內零部件企業所創造的利益也在不斷提高。不過師建華認為,國內自主汽車零部件依然面臨專業化水平不夠高,產品更新換代相對緩慢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該論壇上,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詹松光也表示,“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研發投入比例僅3%左右,遠低于國際水平,這直接導致了本土零部件企業在電子電器、底盤驅動的市場占有率不足30%。”
不過詹松光認為,面對電動化趨勢,自主零部件企業也有了更多發展機遇。“新能源是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各個國家都在通過各種鼓勵政策大力推廣,這對于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國內本土零部件企業可抓住產業變革的機會實現彎道超車,在新能源領域樹立優勢。”(原標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迎合資潮 外資來中國“技術換市場”?)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