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抑的需求釋放將帶動成交量
雖然價格反彈十分懸,但2018年北京的成交量有望較2017年大幅上漲。因為去年的北京供地大幅增加,勢必會增大今年的供應,而這些供地上建成的房子要么限價,要么是共有產權住房,以及出租房,有利于剛需和剛改。隨著住建部支持剛需和剛改的區別政策落地,前期被壓抑的需求將得到釋放,并帶動成交量的上升。
如果僅從表面看,2017年,北京的樓市確實夠慘,讓人有足夠的理由對2018年也悲觀。比如,大量中介從月入三四萬到成了失業者,只能改行送外賣或賣菜。
數據上,北京市住建委成交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新建商品房成交2712.38億元,環比2016年下跌45%,共成交52165套,環比2016年減少87026套。其中,居住類產品(普宅、豪宅、別墅、自住房)成交2179.89億元,環比2016年成交下挫47%。
與此同時,2017年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136237套,環比2016年全年下降50%。與之對應的是,北京二手房價自去年5月份開始,連續8個月回落,去年12月份,二手住宅成交均價與4月高點相比,累計下跌幅度達到15%!新房量跌價漲,二手房量價齊跌,未來還好的了嗎?
可是,眼睛看到的數據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調控下,市場本來就是一個非正常的市場,數據同樣也是存在問題的。
網簽數據看似客觀,但現在的市場,網簽數據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因為大部分數據都存在巨大的問題。
首先,不少地方政府為了顯示調控卓有成效,會人為的讓網簽數據會滯后——少則之后一個月,多則幾個月,三四線城市滯后一兩年都有可能。北京不會那么離譜??墒?,為了讓市場平穩,有關部門甚至不準鏈家公布小區成交的均價走勢。
其次,我們知道,項目備案時間,是否可備案等等,都會影響到整個市場成交數量的對比。
總而言之,這種情況下,成交量和成交價格都是有很大水分的,你僅僅在這個基礎上分析預判還是有問題的。
那么,被壓制的需求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正所謂一葉落而知秋。以酒店式公寓為例,2016年,其成交面積約400萬平方米,而到了2017年,因為調控變得異常嚴厲,此類房源被定性為違規項目,全年交易量只有約50萬平方米!2016年400萬平方米的成交量中,必然有投資投機的部分,但考慮到2014年北京該類房源的成交都有約100萬平米,2015年約150萬平米,很顯然,不少正常的需求也被壓制了。而2018年,這類前期被壓制的正常購房需求會逐步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商品房住宅的土地供應量是2016年的整整7倍。同時,北京2017年還推出了共有產權房以及集體土地租賃入市等土地供應。
供應量的增加,加上今年住建部的調控方向從全面高壓轉為支持剛需和改善,將會帶動2018年北京樓市成交量的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北京出讓的住宅用地幾乎全部為共用產權住房、“限房價”、競地價”地塊,并配建部分自持住宅物業,住宅供應多元化了。2018年北京的樓市,將會是一個限價商品房、共有 產權住房以及出租房三分天下的格局。對剛需來說,是一個可以考慮入手的時點。
另外,對于租房群體來說,權利也會得到更大的保障。去年十一月,北京住房租賃監管平臺已正式上線,監管平臺通過鏈接網絡交易平臺,為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后臺數據支持,由網絡交易平臺為租賃當事人提供服務。未來,平臺還將推出信用租房等金融服務,引入“人臉識別”、“指紋”、“聲紋”等技術,提高交易主體和房源的真實性。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