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鱷環伺的房地產行業,2017年行業集體中度再度提升,“強者恒強”的邏輯持續發酵。表面上看,大型房企拋棄了規模論,但減速已不容易;中型房企若在規模上不躍進,難以聚集資源,讓自身發生質變,可能被排擠出這一行業。
2017年,調控最為嚴厲的一年,也是市場格局重新洗牌的一年。在這一年,多家中型房企提出2000億元甚至3000億元的“3年-5年”計劃,試圖邁進第一、二梯隊。在此發展戰略指導下,2017年,中型房企玩命拿地,欲集體發力上位。
據易居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TOP100房企共新增土地貨值10.47萬億元,為同期銷售金額TOP100房企銷售額的1.7倍。其中,十強房企的新增土地貨值5.7萬億元,已超過TOP11-TOP100房企的總和。上述數據并未經過企業的確認,但被業界認為頗能反映現實。而12月份,十強房企仍未停止拿地腳步,全年新增土地貨值有望接近6萬億元。
具體來看,剛剛突破5000億元規模的碧桂園,則在前11個月獲取了9944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此外,恒大的新增貨值為8412億元,萬科為5637億元。老牌房企中,保利新增貨值4843億元,中海新增3320億元,均表現出發力的態勢。龍湖、富力也躋身新增貨值前十,分別為2605億元和2200億元。
另有兩家黑馬房企殺進了前十,分別是新增2685億元貨值的新城控股,以及新增2981億元貨值的福晟集團,福晟集團僅通過并購方式即取得2651億元的貨值。
新城控股兩年前登陸A股資本市場,今年晉級1000億元陣營。福晟集團總部位于福州,剛剛通過借殼在港上市。按照易居克而瑞的統計,其前11個月銷售接近300億元。按照福晟的規劃,在2016年-2025年十年發展期間,總收入達1.68萬億元。其中地產板塊8800億元,2020年計劃銷售目標達1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型房企的急于上位不同,老牌房企中也有走下坡路的,比如綠地集團。按照克而瑞的統計,綠地控股今年新增土地貨值為1960億元,排名第13位,這個過去曾是行業老大的房企似乎短時間內難以再上位至龍頭位置。
據悉,上述十家房企的新增貨值規模均大于同期銷售規模。表面看來,房地產行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層意識到,銷售規模不是衡量一家企業健康發展的唯一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是,銷售規模關系到一家房企的資源聚合能力。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銷售市場,投資者和購房者越發看中房企的專業化能力,而銷售規模和品牌聚集效應,能夠為房企在融資和銷售端背書,這也是中型房企謀求突圍,紛紛喊話要晉級數千億元陣營,成為2017年房地產市場出現重要變化的動因。
值得警惕的是,一般來說,規模是高杠桿、高負債砸出來的。這雖然關乎房企在行業中的地位,關乎在所布局城市的話語權,但若一味追求規模,不注重盈利能力的鍛造,也有可能面臨“溫水煮青蛙”式死亡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