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限價改變了購房者的預期,樓市正逐步降溫。今年四季度,熱點城市開盤即日光的現象越來越少,有些樓盤開始推出各種購房優惠。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意味著租賃市場的發展將受到重視。
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上海市民李健(化名)最近有些后悔,一個多月前在浦東買的一套100多平方米房子,如今總價已縮水10%。同樣后悔的,還有長期浸淫樓市的投機客張斌(化名),“如果早幾個月拋,一套能多賺幾百萬。”如今,他的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報價已砸穿橫盤大半年的小區二手房均價,但問津者依舊寥寥。
在調控基調指引下,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廈門等熱點城市的二手房價都進入平穩甚至小幅下跌的通道。易同時,對于住房開發和銷售等方面或有新調整,類似預售制度、房地產金融制度等。業內人士普遍預計,2018年長效機制相關制度建設會加快推進,尤其是住房財稅政策等。
1.高房價被摁住
買房人都會發現,同一個樓盤,今年買的價格和去年9月份樓市調控后的價格幾乎差不多,這讓一些投資客看漲的希望落空。“沒漲就是跌。”張斌說,以前買進一手房后,價格是逐年上漲,如今調控不斷加碼,投機空間變得非常小。
張斌告訴記者,今年他只投資了2套住房,而且只買一二手房之間價格每平方米倒掛上萬元的新房,“差價相當于保護墊,主要是防范下跌風險。”
在嚴格的限價措施下,高房價已被牢牢摁住。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15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均連續13個月回落,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11個月回落。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由9月份的13個增加到10月份的20個,包括北京、廈門、廣州和合肥等熱點城市,其中北京、海口環比跌幅最大,達到了0.5%。以南京為例,上周共有11盤加推1939套住房,結果僅4盤售罄。
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2018年將是本輪房地產市場最為困難的一年,從市場的基本面和周期看,經歷2016年一二線、2017年三四五線的梯次上漲之后,需求基本釋放,市場供求關系基本平衡,上漲的動力逐漸衰竭。
業內人士表示,房地產調控最大的目的是回歸房子居住的屬性,打擊投資炒房行為,擠出樓市水分,最終幫助剛需解決居住問題。今年的樓市調控已達到了一定的冷卻市場的目標,限價、限購等非市場化措施可能會慢慢撤出,取而代之的將是“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