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所始,必有其終。雙11的狂歡終將落幕。相信世界的變化總是讓你措手不及。
當線上線下花式交戰正酣的時候,90后尤其是95后跳了出來,“什么雙十一,想買的東西就買,等什么雙十一?”
徐晚,22歲,某財經網站編輯。雙11,她的購物車里空空如也,“沒有什么想買的東西。想買的東西我當時就買了,早買早用啊!基本不會囤貨,還要算賬,看著好心累。”
90后尤其是95后的消費觀并不是不可理解,他們的父母多是70后,生活相較80后比較富足,并且,90后在生活中也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喜歡什么就去做,不喜歡什么就甩開。
和徐晚一樣,92年出生的李丹今年最終也放棄了雙11搶購。
“一些不怎么著急的生活用品都會選擇在網上買,不過買衣服、鞋子都會去商場。”李丹說,現在商場的價格跟網上差不了太多,有時候商場的熱銷款網上都沒有。
“與其算來算去的折騰半天,還不如等平時網上打折劃算。”對于李丹來說,時間成本是她考慮選擇購物方式的一大原因,“雙11”算來算去太耽誤時間。
事實上,電商也走到了歷史的一個拐點。不僅僅是年輕化的問題,也不僅是電商暴露出來的物流、價格欺詐、商品質量等問題,電商必須面對O2O這個大趨勢。馬云和劉強東也都看到了這一趨勢,一切必須回到原點,以用戶為中心。“給用戶的紅包發了么?用戶對目前雙11的各項優惠措施和回饋實惠爽了么?平臺上的商家對平臺服務和系統支持感到滿意了么?”
“雙十一”明年仍會繼續,也許會再持續五年,但也隨時可能被新事物替代。你現在看到的,是80后的媽媽們開始質疑雙11的品質及物流,90后的姑娘們厭煩了明目繁多的優惠方式,未來,誰還會為“一年只等這一天”的購物方式買單?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