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其監測的覆蓋全國4個一線城市、16個二線城市和30個三線城市中,9、10月兩個月住宅總成交面積4542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6513萬平方米下降30.3%。而10月份上述5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僅為22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9%,已經連續8個月出現下跌。
分城市看,一二三線城市成交面積同比大多顯著下滑。上漲城市僅有8個,漲幅超過2位數的有5個,其中北海以125%的同比漲幅位居首位;下跌城市超過41個,跌幅超過2位數的有38個,其中張家口以85%的同比跌幅位居首位。環京、環滬、環廣深區域城市成交均大幅下滑。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也顯示,10月份各線城市同比環比均出現下滑,而一線城市降溫尤為顯著。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10月成交面積約180萬平方米,同比下滑56%、環比下滑40%,而上海更是以58%的環比跌幅領跑一線城市。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告訴媒體記者,去年“930”樓市調控潮以來,各地紛紛出臺樓市調控政策,針對性地因城施策穩定了樓市,合理引導了市場預期,樓市趨向平穩理性。此外部分城市更嚴格的預售證審批制度導致推盤較少,監管機構打擊消費貸以及房貸利率的上浮,抑制了投資、投機需求,多重作用導致成交的明顯下滑。
媒體記者前期在上海實地調研多個樓盤時也發現,部分樓盤在“金九銀十”因“無房可售”顯得冷冷清清。在靜安區中環附近某樓盤營銷中心內,置業顧問向記者表示,目前該樓盤僅有少量總價近2000萬元的疊加別墅在售,中小戶型的公寓產品因還沒有拿到預售證而無法銷售。“主要還是因為備案價的原因暫時拿不到預售證。”上述置業顧問告訴記者。
年底中小房企或以價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