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據媒體報道,住建部聯手央行、銀監會將嚴查“首付貸”,堅決打擊房地產中介、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小貸公司的違規行為。
三部委要求,嚴禁違規提供房地產場外配資,包括嚴禁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小貸公司以線上、線下或其他任何形式,為購房人違規提供“首付貸”等購房融資產品或服務。除此之外,中介機構、互金企業、小貸公司都不得提供“過橋貸”、“尾款貸”、“贖樓貸”等場外配資產品。
這兩項政策看似并無新意,但實際上背后另有玄機。
要知道,此前關于“商品房違規行為”的檢查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的住建部門在做,中央出面的時候,主要是派出督察組調研地方工作,但檢查違規的主體仍是地方住建部門。如今,這項工作直接由住建部主導推進的意味更濃。
對于“首付貸”等資金行為的打擊,2016年下半年之前一直也是地方政府主管,2016年下半年上升至中央層面,由央行牽頭出臺新規。但這一次,牽頭單位變成了住建部。這意味著,住建部在調控中的“聲量”加大。
為什么這么說?近年來,中央對樓市調控提出的要求是“因城施政、分類調控”,調控的主導權下放至地方,各地針對地方市場的情況出臺各自政策。
但從2017年下半年以后,住建部約談各地政府,增強了對樓市調控的“指導”力度。比如8月底各地紛紛出臺樓市限售政策,就是一次自上而下推進的調控。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這“明顯是住建部主導的一次施壓”。
從目前政策出臺的節奏來看,十九大后政府的調控政策頻率在加快,力度也在加強。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在未來一年或更久的時間內,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力度將只增不減。
同時,雖然樓市政策年年出,但從十九大釋放的信號來看,國家層面實際上仍儲備了不少新政,如共有產權試點、進一步推進租售并舉的租賃平臺、集體用地改革以及土地供應調整、多主題供給等著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
| 市場:從存銷比看未來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