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艷坦言,從短期來看,“租售同權”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實際操作還會存在很多問題。首先,要想租售同權的前提是讓更多人有房可租,的確會刺激一部分的租賃市場,但價格也會有所浮動,租金短期上漲也是不可避免的客觀事實。
比如說,廣州的租售同權政策也不能完全拉平可售可租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尤其是上學問題。這一問題在很多一線城市也是存在的,記者梳理發現,包括58同城、趕集網、安居客等一些大型的網絡平臺上,鏈家地產等中介,學區房的價格往往遠高于普通住房。
“‘租購同權’的政策無疑對學區房自身的價格會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對已經擁有學區房的房東會不利,租出去學區房相當于把學區指標也要給這個租戶。”劉艷舉例道,如果租戶一旦出現違約,房東沒有很好的權益保障制度,所以,可能會倒逼很多的房東自我拯救,比如一次要求租戶付十年房租甚至更長時間,那么對于租房族本身就是更大的一種負擔,類似的極端問題都可能會在新的政策推行過程中有突出表現。
除此之外,征求意見稿規定,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其子女可在租房區享受義務教育,對于北京等大城市來說,是否會出現擇校熱、更多人往優質區域扎堆的現象?
對此,征求意見稿提出,具體的辦法由各區人民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閆素飛表示,“租購同權”只是統籌措施,各區政府會根據承載能力,制定更細化的方案,包括一些限制政策,因此,不會出現扎堆現象。
閆素飛解釋道,“租購同權”和購買學區房是兩個概念。在區域內租房,只可以說在區域內調配,并不一定保證可以上名校,能否上名校還要看區內的學位情況,如果學位滿了,會協調到其他學區。
嚴躍進認為,這種情況下在租賃的時候,要有必要的限制,否則房東可以隨意把學區周邊的房子進行高價出租,導致出現不合理上漲。不過,教育資源也可能會導入郊區,使教育更加均衡。針對這一點,以后還會做進一步的政策調整。
對于北京等大多數城市來講,擇校熱或者往優質學區扎堆的想法很普遍,但是,謝逸楓提醒道,買房與租房的差別還是很大,由于租房子并不能解決戶口問題,也不能解決最終的入學資格問題。所以,可以往優質區資源比較少的郊區去租房,入學的機會比較大一點。雖然郊區的名校比較少,但是入學機會大,學位房的供應相對足,而且生源競爭相對小。
因此,劉艷認為,租購同權還需要學區分配的細則規定,各個城市應該進行差異化的對待,減少租房客享受教育公共服務的不必要手續。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