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現金存款招標利率飆升是否意味著“變相加息”?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未來央行是否會進一步提高政策利率?
明明告訴記者,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相互影響,但是以此推測未來央行要不要加息,并不準確,是本末倒置,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經濟增長和幣值穩定。
央行在2017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杠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明明表示,今年一季度由于貨幣政策收緊和監管趨嚴,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報告作出以上的強調表明央行不愿意看到暴力去杠桿。在去杠桿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要保持平衡,貨幣政策不能太緊,監管政策要注意節奏。
此外,報告提出,宏觀審慎評估(MPA)已成為“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金融調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輪去杠桿背景下,監管層希望通過央行貨幣政策緩收緊與監管政策強監管共同配合引導杠桿最終實現溫和有序去化。在此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為去杠桿提供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同時,監管政策的重點應該放到完善長期機制和注重逆周期調節上,約束金融機構的行為。”明明告訴第一財經。
今年開年以來,央行多次在市場流動性的“危難之時”施以援手。今年1月到4月,央行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共2409.01億元,4月末常備借貸便利余額為102.72億元。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金融安全是央行政策底線。由于監管密集出臺,導致前期市場波動加大。隨后一行三會統一協調監管的加強,央行需要保持流動性平穩適度,意味著目前市場流動性可能較長時間內處于區間震蕩格局,金融安全是央行政策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