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保險經紀的口中,相比內地的保險產品,保障范圍廣、保費低但是保額高、收益率高是香港保險被追捧的主要原因。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內地人赴港買保險最主要的險種是醫療險和重疾險。由于香港的人均壽命(85歲)高于內地的人均壽命(75歲),死亡率也相對較低,因此,相同年齡的投保人若買相同保額的同類產品,香港保險的保費要比內地便宜30%~40%。此外,相比在內地購買的一般醫療保險,在香港購買的醫療保險保障范圍更廣,輻射全球,不存在屬地賠償的限制。尤其是最受內地客戶歡迎的重疾險,所保障的重大疾病品種一般在60~100種,而內地類似產品所包含的疾病種類相對較少。王媛以其中一種重疾險向記者舉例說明,根據該保險的條約規定,投保人一旦確認患有保險內包含的重大疾病,不需要治療后再賠付金額,而是先期賠付所有保額,更方便也更利于投保人第一時間選擇治療方案。
王媛告訴記者,來香港購買保險產品的內地客戶多以中產階層為主。除了醫療險和重疾險,儲蓄險、人壽保險和投資性保險也是內地客戶最為青睞的險種。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不單純是為了傳統意義上的保障與投資,部分客戶傾向于通過香港保險進行家族財產信托,更有甚者,是利用香港保險達到避稅、避險,進行資金轉移的目的。
根據香港保險法,投保人的投保信息不得向任何人公布。同時,在香港購買的人壽產品、分紅產品所得的賠償額或收益,不被征收遺產稅或個人所得稅。此外,如果被保人破產或者其他原因被清算財產(包括被判處沒收財產),所購買的香港保險產品并不包含在內,因此在香港投保被不少人看作是保全資產的有效方式之一。
正因如此,在王媛的客戶群中,有不少是內地的富商。相比醫療保險,這類人更多的是購買儲蓄型保險和投資型保險,其中一款基金定投保險產品很受歡迎。王媛介紹,這款保險產品的月投保金額在120萬美元左右,收益穩定的時候可以維持在20%~50%,目前在她這里購買此款產品的兩個內地客戶都是私營業主。在被問及如此大筆的投保資金如何做到每個月定時交投時,王媛說,除了第一筆投保資金,其余的投保資金都是通過地下錢莊的方式進入客戶在香港的銀行賬戶,再轉去保險公司的。而其中一個采用這種方式的客戶,已經購買該款保險產品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