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上海論壇2017”子論壇——“保險科技:新市場、新生態、新引擎”論壇上,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說:“保險業是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保障的行業,廣泛的科技運用,特別是最新科技成果的運用,將會對保險業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
資本涌入保險科技領域
周延禮所說的“重要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保險科技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我國保險業的超常規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共投資174億美元。其中,中國投資了77億美元,超過美國,從投資額來講位于全球第一。各類資本大量流入保險科技領域,保險科技投資進入了快速通道。
二是,保險科技改變了保險業的生態,更好地發揮了保險的保障作用和風險管理功能。首先,保險科技創造了新市場,例如,通過網站、移動終端及時進行保險的發布、刺激了客戶購買保險的熱情;其次,保險科技深入生活使消費者的行為更加理智;第三,保險科技增加了保險機構和保險消費者聯系的頻度,特別是在保單存續期內,雙方的交流更加頻繁,聯系更加密切,交流更加暢通。
三是,保險科技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機遇和挑戰并存。日前,大規模爆發的“永恒之藍”(勒索)病毒為蓬勃發展的保險科技敲響了警鐘。技術的不斷創新對隱私、安全,合法性和監管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體系和產業格局的變化,將來會產生一個新市場、新生態、新引擎。”因此,在周延禮看來,要注意加快保險科技的布局,加快戰略規劃的頂層設計,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規,整合各種生態資源,加快保險科技的應用和發展,以提高中國保險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和科技產業發展。
集中布局十項科技應用
那么,究竟該如何加快保險科技的布局.
《中國保險科技發展白皮書(2017)》(以下簡稱《白皮書》)揭示了十項重點科技。《白皮書》由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在中國保險學會的指導下完成,整理了全球數百家機構的保險科技創新案例。
十項科技包括: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車聯網、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基因檢測、可穿戴設備。
以區塊鏈技術為例,目前,區塊鏈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運用區塊鏈技術,科技快速進行身份和信息的校驗;能夠實現數據和企業的分離,使授權第三方能夠就數據進行梳理和分析,尤其是在投保人更換保險公司的場景下,數據連續性的意義不言而喻;能夠用智能合同替代人工合同,有利于合同公平地執行,無論是投保人-保險人、保險中介-保險人還是投保人-保險中介的關系,都能在訂立合約、索賠理賠時通過區塊鏈技術杜絕虛假信息和惡意行為;能夠有效追溯和標記投保標的信息,有助于進一步改進產品,精準評估風險。
“當然,看似完美的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著技術上的瓶頸,主要體現在耗能大、存儲空間不足、處理效率不夠等方面,并在可期的未來對保險監管產生一定沖擊。”《白皮書》分析。
《白皮書》進一步指出:保險科技中的每一項技術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運用和發展往往離不開多項技術的揉合和互相滲透。
此外,《白皮書》還梳理了目前保險科技發展的4種創新渠道,包括產品創新、保險營銷、企業運營、信息咨詢四個方面,分別涉及產品、渠道、管理和信息四個環節。
目前,大量的保險科技運用集中在產品創新領域。這些產品創新來自車險、企財險、責任險、健康/旅游保險、壽險/家財險、物品險和再保險等不同領域,由此產生了車聯網、大數據、物聯網、基因檢測等多項技術和保險產品的結合體。
如何爭當全球“領頭羊”
近年來,保險科技的熱度不斷上升。僅2016年就有超過170項相關投資,投資規模逾16.9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的保險科技投資最多,并有一半發生在健康保險領域;德國的投資發展較為成熟,保險科技的融資已經進入了中期階段;英國、新加坡等國家也大力發展保險科技項目,投資增長迅速。
目前,全球共有1302家保險初創企業活躍在16個不同領域,在北美、中國、東南亞、澳洲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大量分布。這些公司主要從事保險比價、保險公司基礎設施與后端支持、車險、健康旅游保險等領域,并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
那么,保險科技要在中國進一步發展,使中國保險業、科技業能夠把握新一輪發展潮流,成為全球保險科技“領頭羊”,需要做哪些準備.
《白皮書》指出,首先需要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構建適度寬松的發展環境,成立專項辦公室,提供資金、貸款和賦稅的優惠;其次要聯合保險科技生態主題,建設溝通合作平臺,仿照監管沙盒制度為創新預留實驗區;加強數據管理,保障信息安全要組織開展保險科技應用示范,優先選擇保險發展良好、信息產業基礎扎實的城市和地區開展試點;要建設保險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