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流動性風險引發各界的高度關注。擁有良好的股東資源、業務發展不錯的農銀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銀人壽)也位列其中。其成為2017年一季度銀行系險企中唯一凈現金流出現負數的保險公司。對于凈現金流出現負數,該公司準備采取包括“按日對分公司賬戶限額進行考核”在內的四種措施應對。
一季度凈現金流為負
農銀人壽原名嘉禾人壽,2013年中國農業銀行斥資25.9億元認購嘉禾人壽新發行股份約10.37億股,農行也自此持有該公司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嘉禾人壽正式更名為農銀人壽。
其2017年一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披露,公司凈現金流-25.42 億元,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78.51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01.13 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79 億元。
對于上述數據,農銀人壽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2017年一季度公司凈現金流-25.42億元,屬于正常經營現象。并強調,凈現金流為負并不代表公司面臨現金流壓力,而應該關注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綜合流動比率、流動性覆蓋率等相關指標,凈現金流為負僅說明公司本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較上期有所減少。
該負責人解釋稱,“2017年一季度公司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為78.51億元,每股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為2.66元/股,經營活動正常。一季度投資凈現金流為-101.13億元,同公司經營策略、節奏等密切相關,主要是加大了對外投資所致。”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2.79億元,主要是公司回購(償還)了部分賣出回購金融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公司2017年一季度末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5.43億元,較年初30.85億元減少25.42億元,主要是將2016年末公司增資款約20億元用于投資所致,”農銀人壽相關負責人稱。
他還指出,“公司2017年一季度綜合流動比率為4765.55%,流動性覆蓋率1095.93%,遠大于監管標準,公司流動性充裕,不存在現金流壓力的說法。”
或需犧牲資金收益
盡管農銀人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根據公司“智慧型(S.M.A.R.T.)”風控管理體系監測顯示,沒有報告顯示公司存在流動性風險。
但在其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流動性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一欄,農銀人壽表示具體開展如下工作:一是加強分公司賬戶余額限額管理,并按日對分公司賬戶限額進行考核;二是建立分紅保險、傳統保險業務資金頭寸管理機制,及時準確的管理分紅保險保險、傳統保險業務的可轉投資凈額,并嚴格執行賬戶間資金、資產防火墻管理;三是進一步完善資金流預測機制,按周對資金流進行預測,并分析差異原因;四是加強公司賬戶管理、資金集中收付結算、資金計劃、資金申請、資金上劃下撥等功能。
事實上,這些風險管理手段在農銀人壽去年四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中也有提及,如其報告稱,截止到2016年四季度,公司凈現金流11.54億元,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38.95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78.95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1.54億元。具體開展如下工作:一是對分公司賬戶余額實行限額管理,確保資金安全;二是按日全系統資金日報匯總,監測資金沉淀量;三是總公司財務部集中進行代收、代付的業務操作,并建立嚴格的對賬制度,確保資金與業務數據一致。四是嚴格把控與投資之間的資金劃撥,建立健全可轉投資凈額頭寸臺賬;五是規范了資金需求預測及資金申請管理,加強分公司各項支出管理,按月編制資金需求測算表,提前對資金進行規劃。
“按日對分公司賬戶限額進行考核就是規定分公司每日賬面余額的最高限額,超過立即上劃。”曾任職某險企董事長多年的保險資深人士表示,“從農銀人壽的數字看是有危機,但該公司認為這是通過改善資金管理可以化解的。農銀人壽資金頭寸管理已經出現問題,所以危機客觀存在,不過并不難化解,只是需要犧牲一定的資金收益。”
此外,對于農銀人壽采取的建立分紅保險、傳統保險業務資金頭寸管理機制,及時準確的管理分紅保險、傳統保險業務的可轉投資凈額的手段,一位精算方面的資深人士表示,“傳統險賬戶和分紅險賬戶是分隔開來的,監管上不允許不同賬戶的錢攢在一起用。這第二條是在保證公司不會混著賬戶的錢用,分別管理流動性風險。而及時準確的管理分紅保險、傳統保險業務的可轉投資凈額的手段,就是為了可轉投資再投資,讓到期的錢快點再投出去,不趴在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