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2012年開始高速發展,保費增速顯著快于壽險與意外險。隨著全面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等政策的鋪開,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在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也將顯著提升。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2-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速高達42.3%,遠遠高于人身險的其他兩大險種壽險和意外險的增速水平,并且同比增速呈現出逐年提升的態勢。2017年1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1599.8億元, 同比增長36.9%,增速保持高位。
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分析認為,健康保障需求、目標人群(中高端人群)和市場滲透率的激增,是健康險保費增速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近年健康險保費的增長主要來自于重大疾病保險(個人業務、長期業務為主)與醫 療保險(團體業務、短期業務為主),而失能收入損失險和長期護理險尚未起步。由于疾病保險的業務模式較為簡單成熟(類似于壽險)且不存在醫療控費難題,其保費規模與盈利水平顯著高于仍處于發展初期的醫療保險,并已經開始為大型上市保險公司貢獻價值與利潤。受此影響,我國健康險市場以個人業務、長期業務為主,與國際成熟市場以 團體業務、短期業務為主的結構存在明顯差異。2016年個人業務和長期業務的保費收入占比分別高達 82%和 81%。
據梳理的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120家保險公司開辦了商業健康險業務,在售健康險產品超過6500份。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已擴容至7家,分別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復星聯合健康、瑞華健康。
近年來健康險業務的盈利能力仍處于早期階段,大部分公司賠付率高于80%,費用率也相對較高。但2016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主要健康險公司的凈利潤呈現出顯著改善的態勢。
未來商業健康險在醫保體系和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還將繼續上升,加上政策推動,將進入發展快車道。孫婷分析,商業健康險的發展空間受到國家醫療保障體系的影響重大。目前中國商業健康險在整體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偏低。一方面中國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廣泛但保障不高,醫?;鹈媾R赤字壓力,另一方面,商業健康險又可補充醫保缺口,提升保障程度,服務高端市場。所以商業健康險在中國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性必然提升 。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2017年5月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保監會聯合下發《關于將健康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實施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去年也接連發布了,商業保險公司經辦大病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的政策。
據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全國稅優健康險保單總件數為67272件,總保費僅1.1億元。孫婷認為,目前稅優健康險的發展空間有限,但若產品政策得到合理調整,銷售情況有望大幅好轉。
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鼓勵委托保險公司經辦基本醫保,提出“鼓勵創新經辦服務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基本醫保的經辦服務”。保險公司經辦大病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能有利于在當地拓展商業健康險業務。
2016年7月,人社部發布《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用1-2年時間,在上海等15個城市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2017年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要求“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銷對路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和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 長期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的探索與起步能夠為商業健康險業務帶來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