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來,對不少險企特別是中小險企來說,感受到的是更急促的監管風暴。
5月5日,中國保監會對安邦人壽保險發出監管函,對安邦保險的兩款產品,其中包括一款萬能險產品提出質疑,并作出禁止安邦人壽保險公司3個月內申報新產品的處罰。5月7日,保監會又印發《關于彌補監管短板構建嚴密有效保險監管體系的通知》,其中強調從嚴監管保險資金投資各類金融產品,嚴禁投資基礎資產不清、資金去向不清、風險狀況不清等多層嵌套產品。投資比例較高的萬能險成為監管的重點險種。
其實,從去年險資舉牌潮開始,監管層就開始密切關注萬能險,并發出了一系列監管文件限制萬能險的久期、結算利率、占總保費比例上限等,抑制其擴張。監管成效可以從前不久公布的一季度統計數據中看出。
數據顯示,盡管一季度保險全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5866.02億元,同比增長32.45%,但壽險公司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2396.05億元,同比下降61.79%,這一數據主要包括的就是萬能險和少量的投連險。2016年的同期數據為6271.47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09.53%。今年這一數值的大幅度減少,意味著曾經風光無限的萬能險正加速萎縮。
從保監會公開數據來看,一季度81家人身險公司,剔除國壽存續和5家新上報表的公司,以及2家沒有萬能險數據的國壽養老和長江養老外,73家人身險公司中有49家公司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負增長,占比高達67.12%。其中,下降超過50%的占到半數以上,而且均為中小保險公司。
“通過萬能險等保險理財產品以較高的資金收益率吸引客戶,迅速擴大規模,是中小保險公司為彌補自身在競爭力和資源方面的劣勢,采取的資產驅動負債戰略。但萬能險配置存在期限錯配現象,中小保險公司滾動發行短期具有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如果后期資金流出現問題,容易引發流動性危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閆俊花說,這也是監管層收緊萬能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數據看,萬能險已經進入下行通道。今年1月份同比下降為53.81%,到了前2個月,同比下降為61.36%,一季度下降為61.79%。有業內人士估計,隨著保監會進一步加強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萬能險保費還會繼續下行。此外,相比大型保險公司,中小保險公司將在萬能險萎縮過程中受到更大沖擊,資產驅動負債的激進模式將難以為繼,中小險企業將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
據觀察,監管措施更多是針對高現價短期的萬能險,5年期以上的產品基本沒有太多限制,這說明監管層的意圖是要引導此類產品向長期保障功能轉向。如此可以肯定,下一步中長期萬能險特別是保障型期交萬能險成為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
不過,這種變化可能會對資本市場產生短期影響。興業證券(601377,股吧)王德倫認為,由于萬能險是投資股票比例較高的險種,其增速放緩甚至規模縮減將導致保險資金用于投資股票的比例下降。股市受一定程度的影響,或將面臨資金流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