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國務院公告正式免去項俊波保監會主席的職務,此時,距項俊波被調查已一月有余。 項俊波下馬是金融反腐與改革的一大成果,未來金融改革如何形成“綜合、系統、穿透、統籌”的監管大格局也備受關注。時代周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向保監會發函,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據了解,保監會近一個月多次召開內部會議,并將各地保監局長召集進京,就加強監管等問題進行多次討論,頻繁發布相關指導意見。此外,保監會還就風險防控問題要求各保險公司進行自查,提交自查報告。
華南一家保險公司的管理層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提到,近來一個月保監會確實發出過許多聲明和要求,并且要求各保險公司提交自查報告,但這些動作屬于比較常規的監管行為,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平靜的。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保監會今年以來在保險牌照的審批監管更趨嚴格。截至5月16日,保監會共批復6家保險牌照,且均為今年前兩月所批。而2016全年保監會共批復20張保險牌照。
一家上市險企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未來保監會應該會再推出關于監管標準的新規,或許會涉及投資標的及投資比例問題。
緊抓風險管控
4月9日,項俊波涉嫌違紀被組織調查。此后一段時間內,保監會共發布20余個公告,多為市場指導意見。
4月10日,保監會內部通報了項俊波被調查一事;4月11日,保監會發布公告要求各保險公司負責人參與償付能力監管培訓班;4月13日,中組部宣布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臨時負責保監會工作;4月20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單位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的要求,按照保監會統一部署,切實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4月23日,保監會印發公告向各保險公司提出39條要求,10個方面抓緊風險管控,建立一把手負責制。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
該會議上,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就回歸風險保障、強化保險監督、守住維護金融安全底線談了認識和體會。
4月25日當晚,保監會內部連夜學習關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并于5月2日召開擴大會議,對金融工作會議的深入學習和探討。4月26日,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章程指引》細化明確股東提名“董監高”具體規則,明確對公司單個股東比例超過50%的,選舉董事、監事時須實行累積投票制。
4月27日,保監會發文支持保險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5月4日、5日,保監會提及對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以及支持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推進國家PPP項目的通知。
一位北京的保險業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位于金融街(000402,股吧)15號的保監會,上月將全國各地保監局負責人召集到北京開會,并且也曾召集國內各大保險企業的負責人,針對項俊波被調查一事以及風險防控問題,進行過數次規模不小的會議。
牌照審批更嚴格
而項俊波被調查后,保監會是否會出臺新的監管標準也備受矚目。
5月7日,保監會要求各級保險監管部門要深入排查梳理,找準并彌補存在的短板,切實完善監管制度,并且提及完善高管人員管理制度,建立高管人員“黑名單”。保監會還提到,將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投資比例、償付能力等配套監管標準,推動相關政策更好地發揮效果。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保監會今年以來在保險牌照的審批監管上,相比去年更為嚴格。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自項俊波被調查一個月以來,保監會僅批復6家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無新保險牌照發放。而此前整個3月份以來,保監會批準的分支機構共15家,而在今年1月及2016年12月,保監會通過審批的分支機構數量均在20家以上。
截至2017年5月16日,保監會審批通過了6家保險公司牌照,42家分支機構的開設,允許開業保險公司6家,不允許籌建4家。其中獲得保險牌照的保險企業為北京人壽、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海保人壽、國富人壽、國寶人壽、融盛財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獲批的6家保險牌照均在2月15日以前,此后保監會再未批復過保險牌照。而據《證券日報》統計,2016年全年獲批保險牌照20家。
數據顯示,2011-2013年獲批籌建的保險公司數量分別為13家、7家、6家;2014-2016年數量為16家、14家、20家。目前仍有200多家排隊申請保險牌照的公司。
獲批的保險公司均有實力雄厚的實業集團或金融、保險控股集團參與籌建,而被否決的保險公司原因多為股東資金實力及經營模式不清晰。
前述上市險企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提到,保險監管趨嚴,有目共睹,未來也可能會出臺相關新的監管標準。而關于高管黑名單的問題,以前對于高管的任職,保監會一直都比較謹慎,曾受過處分的高管本來就難以通過審核,此次對于黑名單的強調并不能算是新規定。
前述華南保險公司管理層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保監會對于保險牌照的發放都極為嚴格,而分支結構的開設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溝通,而現在的進度似乎更為放緩。
開啟自查
5月9日,中國保監會下發《關于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排查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排查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核查保險資產質量、真實性和安全性,排查保險資金運用風險隱患,查找制度缺陷。聚焦重大股票股權投資、另類及金融產品投資、不動產投資和境外投資等領域。
并且,保監會要求各保險公司自查。摸清自身風險底數,依據填報說明逐項填報報表和排查信息。針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和風險,各公司應當制定整改計劃,6月15日前上報自查整改報告、《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排查提綱》和《保險資金運用自查工作統計表》。
根據公司自查情況,重點關注保險資金運用重大風險領域,對存在突出問題的保險機構開展現場檢查工作。特別是針對風險狀況暴露不充分、自查工作不認真、報告無風險的保險機構,作為現場檢查工作重點核查對象;對瞞報、漏報問題的保險機構,一經查實,從嚴從重處理。針對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依據法律法規頂格處罰有關機構和相關人員。
截至目前,保險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公告披露已接近尾聲。據《證券日報》統計,目前74家壽險公司發布了2017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2家壽險公司,中法人壽和新光海航償付能力依舊不達標。有14家壽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低于130%,多數保費策略與投資策略頗為激進,其中7家險企在去年曾被保監會派駐檢查組進駐,檢查萬能險業務,有6家此前多次參與二級市場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