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專享”“傾情回饋”“金喜來襲”……銀行很忙,理財產品信息頻繁發給客戶。央行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個人活期存款和現金,減少3萬多億元。很多人直接理解為,大家不把錢放銀行里了。那么,錢去哪了呢?
個人活期存款較年初減少1.17萬億元
央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今年1月至7月,個人活期存款和流通中貨幣(現金)合計大幅減少逾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活期存款較年初減少1.17萬億元,現金同期減少1.95萬億元,兩項合計減少3.12萬億元,減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1500億元)大幅增加20倍。至此,“存款搬家”的傳聞算是做實了,而且來得如此迅猛。
不久之前,比如5年前吧,把錢存在銀行里,已經覺得吃虧了,因為利率太低,以致于銀行行長、信貸經理,需要請客吃飯拉關系,甚至有大客戶以存款為條件,把子女安排進銀行。而10多年前,把錢存在銀行還是人們的首選。以2005年為例,中國儲蓄率51%,全球平均只有19.7%。有專業人士指出,2015年具有分界點的意義,央行當年連續降息、降準,活期存款首先失去了吸引力,各家銀行不得不推出理財產品,并且一次次調高收益率。
隨后就是互聯網金融橫空出世,一鳴驚人,打得銀行理財黯然失色。